作者:愚老头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经济舞台最闪亮的主角大概就是日本。二战后满目疮痍,像励志剧主角一样从一无所有中崛起,《广场协议》后,日元快速升值,日本房价和股市暴涨。在一片“日本第一”、纸醉金迷的歌舞升平中,这一切就如同邓紫棋唱的《泡沫》,在之后戛然而止,迅速破灭,给日本留下了长达15年的经济衰退。
分析这场泡沫的书籍论文,当然是汗牛充栋,但是要想解释清楚泡沫破灭所导致的经济衰退的成因和应对方法,相关书籍却廖若晨星。辜朝明的《大衰退》,以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对泡沫破灭后的经济衰退,做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
今天重读这本书,应该会对我们有新的借鉴意义。
01当房价已经上涨了40年,还会在第41年上涨么?
站在今天,我们当然可以指责日本人在上世纪80年代时犯下的错误。但是假如我们不知道结果,我们还能像今天这么从容么?
“日本央行在年末期也的确派遣了巡视员去向银行主管们警告已经开始显现的问题,但是却收效甚微。因为作为放贷方的银行一口回绝了日本央行的警告,并且反过来质问为何它们不能向房地产——一种在过去40年里价格从未下跌过的资产提供贷款。
日本央行的巡视员们自己也发现,面对这些无可否认的记录,他们也很难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予以反驳。一些巡视员或许可以辩解说,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了40年并不意味着在第41年还会上涨。但是这个主张在当时那个弥漫着过度自信的氛围中根本没有说服力,银行依旧为不断升值的房地产提供贷款,直到最后局面完全失控。”
日本房价泡沫的最高峰,卖掉东京的土地,就可以换下整个美国。泡沫破灭后,“日本高尔夫俱乐部会员权和六大主要城市商业不动产价格从泡沫高峰期到位于谷底的年和年,分别暴跌了95%和87%,使得他们的现值只有当初的1/10。”
泡沫的破灭让日本受到了巨大的财富损失:
“仅这两类资产(土地和股票)就造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万亿日元的损失,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全部个人金融资产的总和。这个数字还相当于日本三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综合,也就是说资产价格的暴跌抵消了日本三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数字相对比的是,造成美国年大萧条那场股灾,“据测算,在这场经济悲剧中损失的国民财富总金额也只相当于美国年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02一场典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辜朝明把这种因为资产价格暴跌导致的企业行为突变而形成的经济衰退称为“资产负债表衰退”。“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日本的资产价格以骇人听闻的颓势暴跌,极大地破坏了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在资产价格暴跌时,当初用来购买这些资产的贷款数额却没有变,全日本的企业突然发现,他们不仅丧失了大笔的财富,同时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也陷入了困境。比如一家企业原本拥有价值亿日元的土地,现在却发现这些土地只值10亿日元,而资产负债表上却依然保持着70亿日元的负债。
换句话说,本来盈余的资产负债状况突然变成了60亿日元的净负债。”“……企业管理者毋庸置疑都会做出同一个选择:他将毫不犹豫地立即将企业盈利用于偿还债务。
换言之,以负债最小化,而非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运营战略的首要目标。”“虽然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偿债是正确且负责任的行为,但是当所有企业都开始同时采取这样的行动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合成谬误。这种最令人恐慌的局面就是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这时企业的目的不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负债最小化。”
这场衰退给传统的经济学家们带来了困扰。传统经济学理论的观点是:“他们假设那些导致经济脱离正常轨道的外部冲击的性质并不十分重要,因此认为,即使在受到外部冲击之后,受其影响的经济行为者的既定目标也不会改变。”
但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外部冲击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目标。尤其是当一个国家整体资产价格出现下跌时,就会迫使企业将它们最优先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负债最小化,以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而这种行为转变又反过来导致比一般经济衰退更加严重的后果。”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由于经济周期导致的经济衰退,可以用货币政策来应对,通俗的说,就是“直升机货币”:“即使经济状况陷入了最糟糕的境地,也可以通过好像从直升机上撒钞票一样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好转。”
但是事实证明,面对资产负债表衰退,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日本央行于年开始实施的积极定量宽松政策让短期利率下降为零,并使得年的10年期国债利率跌至有史以来最低的0.4%”,但是即使这样,无论央行怎么放水进行货币宽松,日本经济还是没有起色,一直是需求不振,通货紧缩,以至于“年5月22日,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个像日本这样不存在金本位制度,其中央银行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印刷钞票的国家会陷入通货紧缩?”。
辜朝明认为,传统货币政策完全失效的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bq/1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