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日本前首相岸信介被在寓所遭遇刺杀,中刀后侥幸生还。62年后,他的外孙、另一位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却未能幸免于难,这一次不再是刀,而是一把自制的枪。
年7月8日上午,安倍晋三在日本奈良市公开演讲时遭遇枪击,送医抢救后宣告身亡,时年67岁。
安倍遇刺后,日本股市巨震下跌,但日元确大幅升值。这或许与其任期内力主推动的“安倍经济学”有关。安倍晋三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值得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日元汇率开始加速贬值。
但对于普通日本人,脆弱的经济复苏是否需要用日元的大幅贬值来支撑还是值得商榷,毕竟日本作为一个进口大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88%,粮食自给率仅有7%。日元贬值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抬升,将直接影响市民的生活。
尤其是大幅宽松了这么多年,可从年日本经济崩溃以来,日本平均年GDP增长率不足1%
宽高了房产、宽起了物价,独独没有宽起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人们多少缺乏点信心。在已经经历了“失落的十年”、"失落的二十年"、“失落的三十年”之后,日本的失落眼看着要奔向第四个十年。
第四个十年,日本又是否能绝地翻盘呢?
时运不济的“安倍经济学”
虽然安倍晋三在年8月就已经辞任首相,但日元如今的大幅贬值却和他的“安倍经济学”联系紧密。
年底,安倍晋三再次担任日本首相,随即抛出“拼经济”路线,被媒体热炒为“安倍经济学”
所谓“安倍经济学”,是通过实验性质的货币政策(简称QQE)、积极财政政策和经济结构改革来解决日本经济问题的政策组合。安倍晋三把这套政策组合概况成“三支箭”。
安倍经济学是为了解决年代以后日本经济不断低迷而做出的 努力。那么实施效果如何呢?
从经济结果来看,实验的前三年,获得了相当成功。而后的几年却运气不太好,先后遭遇新冠疫情、东京奥运失败等黑天鹅打击。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财政状况困难,这个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改变。
将美国买成“第四十一个县”
“安倍经济学”的初衷是为了挽救日本持续低迷的经济。而“失落的十年”最早被提出,则是年日本股市泡沫破灭。
在这场让日本一蹶不振的泡沫大破灭之前的数十年,我们都称他为「崛起的日本」。
中日韩三国,在人民的吃苦耐劳,勤奋学习上,几乎是比较一致的,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工人的平均工资普遍只有美国工人的1/10-1/15,在人力成本上优势巨大。
从早期的棉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积累资本,再到后来以制造业为核心产业,积极扩大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从战后的废墟里迅速重建起本国的工业体系。
到年,东京奥运会更是成为衔接日本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由于大规模基建对钢铁的需求以及奥运会开幕对彩电的需求,日本的钢铁、机电行业蓬勃发展,日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用衬衫换飞机”到“日本制造”的发展阶段。
年,日本成为了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日本牢牢抓住了新一代的产业革命,汽车、钢铁、电信、半导体、制药全面制霸美国市场,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群雄并起。
而美国在当年对日的连年贸易赤字中,产业巨头们一片连年亏损,英特尔甚至一度濒临倒闭。
在被日货打得找不着北的窘境之下,美国不顾脸面地发起了一场国人如今看起来很眼熟的 。
从年开始,行销全球的日系汽车开始被美国课以重税,并且在出口额度上被加以限制。
同时,美国以日方“存在倾销行为”为由对日本的电脑、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征收%的关税,日本的半导体被设置出口价格下限、日本的芯片被征收%惩罚性关税。
美国议员直播砸碎日本产品
年开始,美国媒体开始猛烈攻击日本,将日本列为不公正贸易国,对日本进行全面批判。日本战战兢兢,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是怎么成为老二的,开始找美国谈,大哥,我什么地方得罪你了。
美国告诉日本:这样的汇率,生意已经没有办法做了,日元,必须要升值。
当时,日元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日元;
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日本无条件的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日元升值方案,史称“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现场
当时日本政府的算盘是日元升值20%左右,对整体制造业影响不大,但是,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不再受人控制了。
随后不到个月的时间,日元的汇率跌至1美元兑换日元,年达到 峰1美元兑换75日元。
而日本当时主要的收入就是出口型业务,汇率的急速下跌意味着什么?
比如日本的圆珠笔,原来在国内成本是日元,卖到美国1美元,兑换成日元是日元,利润是50日元;现在日元升值了,卖到美国还是1美元,只能兑换日元,亏80日元......
大幅升值的日元对以出口型经济为主的日本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生产成本急剧上涨,1年后,为了保证竞争力,日本开始将产能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如东南亚或中国,这个时候,失业率开始在日本出现,另一方面,东亚其他经济体承接了日本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成长为“亚洲四小龙”。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为了应对汇率危机,开始大幅降息,寄希望于“发钱”让企业可以低成本去投资办厂。
可实际上,由于实业回报周期过长,低利率贷出大量的日元并没有被投入到到实体经济,货币市场的充裕流动性,随着日元在广场协议后大幅升值的“强势”开始大量流入房市、股市以及 品市场。
年末日经股价指数收于点,年末收于点,四年间日经指数累计上涨.45%,并且股票总市值继续膨胀至万亿日元,占日本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0%。
东京的地价则是坐地飞升,日本天皇的东京皇居土地价格就超过了整个法国的土地估价;银座地区一张1万日元的纸币扔在地上,也买不到它所覆盖的那一小片土地。
同时,日本人成了全球 的 品消费国,他们横扫全球的手表店、珠宝店以及红酒酒庄,外资银行与证券公司在日本市场数钱数到手软。
在年~年,借强势日元下的海外投资,日本海外净资产从1万多亿美元上升到万多亿美元,也就是所谓的“日本之外,还有一个日本”。
日元10年升值00%的同时,是生产成本与人力成本的巨幅抬升。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大量日企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海外,这使得日企资本急速外流。
升值迅速的日元与日渐焦灼的日美 也助推了这一外流——强势的日元方便日企投资收购海外企业,同时在外建厂可以绕开美国对“日本制造”的制裁。
年,三菱公司14亿美元买下的洛克菲勒中心、松下60亿美元买下的美国环球影业、索尼公司以4亿美元买下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其中包括漫威如今都没能收回的蜘蛛侠版权;
日本人甚至雄心壮志地要将美国买成“日本的第四十一个县”,为什么从洛杉矶洲际酒店70楼看去的城市那么像东京?
因为当年日本人买下了这里一半的地产。
只是这些地产,属于巨企、属于财团、属于投机者、属于外籍富商,但独独不属于日本的人民。
失落始于
年10月,日本长达5年的牛市结束,股市暴跌6.24%,创造了日本股市历史上 的下跌幅度。次年,楼市暴跌65%,破产企业层出不穷,失业人群人数激增,整个国家财富缩水了近50%。
此后,日本经济开始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三十年里,日本民众失去了什么?
日本 森林
日本 森林,指青木原树海,是日本富士山下的一个 景区。青木原林海因两点而在日本闻名遐迩:从那可以看到的富士山景色美得令人窒息,但从年开始, 森林发生的 事件开始暴增,仅2年一年,树海发现了78具尸体。
大量日本人在90年左右买的房子,短期内房价跌破首付,加上日本不景气的经济,导致负债一辈子,随后公司破产潮带来的失业,直接导致个人破产。
1、三十年不动的收入
年以后,日本的投资活动戛然而止。
银行破产、工厂倒闭、房贷成灾,充斥着不良资产的银行不得不合并重组;剧烈抬升的生产成本让企业大批倒闭,最惨的还是普通人——在倒闭潮中被裁员、一辈子的积蓄在泡沫危机中挥发、还要背上沉重的房贷。
而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崩解后,为了保住工作而拼命加班,“社畜”文化虽然不诞生于日本的泡沫危机,但却在这之后得到了固化——接受竞争和生产效率至上的齿轮对自己的压榨,成了日本打工人最无奈的选择。
但社会发展的洪流推进着日本人前进,却没能给他们应有的回报。
日本年的人均月薪为2万日元左右,而这一数字在年时是5万日元左右。连续0年“原地踏步”的平均年收入,成了日本最猛烈的“避孕药”。
2、难以逆转的老龄化
年,日本总人口居世界11位,是年以来首次跌出前十。从4到年,日本出生率由1.86%降至0.67%,在8年左右开始陷入连续1年的人口负增长。
同时,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万,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29.1%。
少子老龄化,导致日本陷入严重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生产率增速趋缓,进而使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在劳动人口下降,税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需要支出的养老金等费用却在急速扩大,自年起,依附养老金生活的人数已经是纳税人的5倍。
4年日本启动了养老金改革,每年以0.54%的涨幅提高税收,到年纳税人缴纳的养老金已占到个人年收入的18.%,成了日本民众沉重的负担。
同时,日本年轻人因预期收入下降而形成的生活态度消极、物质欲望低下、缺乏奋斗动力的风气,由此产生“蛰居族”。
老年人的消费和购房需求远低于年轻人,年轻人又严重缺乏消费欲望,使得总消费难以大幅提升,日本陷入“低欲望社会”。
、终身QE,却始终乏力
量化宽松,是日本在融领域的一个创新。但在美、英、欧等央行均已开始紧缩步伐的当下,日本央行却仍旧未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宽松能挽救日本经济吗?
得益的,是日本本土的投机者们,随着美联储大幅落地,美债收益率持续飙涨,美日国债利差已经越来越大,于是本土的投机者们开始大规模沽空日元,借日元买美债的套利。
对于老百姓来说呢?
物价提升导致生活成本上升、消费力削弱,“失落的三十年”似乎又要延期——被日本央行认定“有利于经济”的日元贬值,多年来从未有效提振过日本的经济增长,反而让日本经济十数年来无法从大规模金融缓和政策中脱出。
三十年前,时任央行行长三重野康告诫政府:一个国家 不能靠吹经济泡沫生存,否则将是国家的大害。
于是在他上台不久后日本就实行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提高了贷款利率,主动刺破泡沫。这场硬着陆让日本陷入了数十年的萧条,却也常被后人视为“壮士断腕”的果决。
只是前车已覆,后未知更。
三十年过去,日本似乎还是那个日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bq/1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