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德国的柏林墙,为何倒在日本的挖掘机之下美


文|老史

编辑|老史

年11月,天气的温度愈发的冷。此时在柏林的一群德国白人却围着一堵墙兴奋地挥舞着手上的旗子和牌子,等待着屹立在德国柏林的那座围墙的末路。

到了11月9日,两边的士兵们撤出了边检站,无数的东德人冲上了墙,手舞足蹈,冷战正式宣告结束。

年6月13日,德国军人开着工程机械浩浩荡荡的拆除边境墙,但他们使用的小型挖掘机竟然是日本货,那么柏林墙为何能倒在了日本的挖掘机之下?美国人又在背后干了什么?

德国人的工程机械怎么样?

德国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这是一个严谨,专注于搞技术的国家。而日耳曼人作为一个继承了罗马帝国一切遗产的民族,有着强壮的身躯,也继承了古希腊先贤的智慧。

所以从19世纪开始,普鲁士开始全面大搞科技和教育,为德国的崛起和强大打下了基础。

自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就为建设完善的工业体系作出努力,在德国刚刚建立,到年,德国工业的平均增长率高达4.1%,是英国的两倍。

到了年德国工业能力已经成为欧洲第一,在钢铁、电力、机械生产力远超其他欧洲国家。可以说德国仅用了40多年就超越了英国年的工业化历程。

但是一战和二战的接连失败,让骄傲的德国彻底低下了头。虽然德国一分为二,但是在西德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支持下完成重建,而东德也在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支持下开始加速发展。

此时西德开始全面反思战争带来的影响,制定了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科技计划,科研工作以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为主,东德也在苏联的支持下成为了世界十大工业强国之一。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就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工业大国。

所以我国80年代的引进的挖掘机技术,清一色的来自西德,包括利勃海尔、德玛克和奥加凯的液压挖掘机成为了我国主要仿制和吸收的对象,因为德国液压挖掘机技术太出色了。

既然如此,德国为何要用日本挖掘机拆柏林墙?

德国为何却要用日本的机械拆柏林墙?

德国在二战中被攻入了本土,而德国战前拥有的三大工业区分别是鲁尔区、萨尔区、西里西亚区,其中的鲁尔区和萨尔区都在西德,战损在20-30%左右。东德几个工业城市例如开姆尼茨、德累斯顿被盟军的飞机直接炸成了废墟,剩下的工厂还被苏联人拆了干净。

二战后柏林博物馆

尤其是二战后期,柏林如同绞肉机一般,整个城区残破不堪,需要推倒重建,对于重型机械需求较大。所以德国在重型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吊打所有国家。

而远在东洋的昭和男儿,自从认美国人当爹以后,得到了老爹的大量资金支持,随后日本开始大量发行国债发展基建;让日本从-这二十年期间,城市化率从37.5%提升至75.9%。

日本庞大的基建需求,也让日本的工程机械快速发展,尤其是挖掘机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从年的15%一路提升至年的65%以上。

当时的日本和我们有些相似,靠着低廉的人工和产品的高性价比,在众多市场上是无往不利。

日本的小松、日立开始抢占中国等新兴国家市场,也让德国产品的市场份额开始下降。

面对日本厂商在钢铁、工程机械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以后,西德开始改变策略,在定制化方面发力,我们称之为提高产品附加值。

西德制造业依赖灵活的产品设计传统,开始了对经常使用的工程机械开始了小批量定制工作,全面调整生产工艺水平。

西德的很多工厂对于机械工具的模具、机床和高级仪器等领域进行全面升级,要让“德国造”的质量和性能以及价格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所熟知ASML的光刻机里面的透镜都是德国蔡司的生产的,其他国家压根没有能批量生产的能力,这价格就由德国来定,所以价格非常贵,这就是高附加值。

而70年代西德完成转型以后,2/3机械产品都是小批量生产的,让德国人赚得钵满钵满。所以“德国制造”对于品质更加执着,但是高品质对于研发投入也较大,不可能全面铺开。

所以“德国制造”一开始主攻的方向是传统制造业,包括机器生产设备、电机工程机械、金属冶炼设备,以及光学等精密仪器等。

得到不错的成绩以后,德国开始转型在化工、制药和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让博世和西门子等厂商在机械和电子等多个领域领先世界。

现如今,中国大多数城市地铁的自动化系统都是采购西门子的,柴油机的电控系统基本都是博世的;而在前几年咱们高铁的系统也是西门子的,直到这几年才逐步替换国产系统,可见德国制造的统治力。

随着东德和西德合并以后,西德在重工业的短板也被东德补全。

因为东德在前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下,重工业发展迅速,而东德在工程设计和数控机床等加工业的技术也十分精湛,所以德国合并让整个德国的工业有了质的飞跃,让德国制造牢牢占据相当部分领域的头部市场。

相较之下,当时的日本在各个领域发展得都不错,但是日本在工业上的短板在二战以前就比较突出。

所以当时日本的工程机械凭借着价格优势,主要在中低端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日本在小挖掘机的领域基本没有敌手。

其原因是日本虽然被美军飞机和核弹轰炸,但是美军并没有派遣陆军进攻日本本土。

日本大量明治时代的建筑得以保存,这也导致日本很多城市的道路极为狭窄,所以对小挖需求更大。

另一方面,在70年代以后,日本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不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修建新基建,而是需要小型和微型挖掘机等超小型工程机械完成修复工作。

所以日本小挖的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在出口方面颇具技术优势。

而扒了德国柏林墙的就是日本竹内制造所得不到6吨的微型挖掘机,这家公司所知者不多,其原因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给日本其他工程机械公司代工。

但是该公司凭借着自己微型挖机性价比的优势,在上世纪70年代横扫欧美市场,在欧洲小挖的市场位居第二,所以在德国能看到日本竹内所的小型工程机械并不意外。

但是很快日本的工程机械就被德国产品挤出了欧洲的市场,而全球也即将迎来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始作俑者就是昭和男儿的亲爹,美腻坚。

日本挖掘机的没落,美腻坚的“黑手”

美腻坚建国年以来,只有16年没有打仗。所以“热爱和平”的美腻坚,为了制约前苏联的扩展,带着小弟开始全面入侵越南,打了一场糊涂仗。

结果是全国经济下行,人民反战,让美腻坚在年通胀率高达13%,比现在美国疫情导致的通胀还要严重。

除此之外,随着日本和德国全面崛起,日本占据了中低端市场,而德国占据了高端市场,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的逆差飞速上涨。

而日本商品的凭借着价格优势在美国泛滥,严重冲击了美国的制造业,让美国工人大量失业,在战争和制造业被全面冲击的情况下,美国于年到年连续两次陷入衰退,经济滞胀严重。

美国在制造业的冲击下,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公司-卡特彼勒,在年,不得不修改用工合同,导致公司工会组织长达天的罢工。

让卡特彼勒均日亏损超过万美元,当时的万元美元相当于万人民币,那时候中国猪肉价格是猪肉每斤一块零五毛,卡特一天的损失可以让当时上千万中国人吃到肉,可以想象这是多大一笔钱。

罢工让卡特彼勒全球销售额一度下降40%。而小松机械又在扩大美国市场占有率。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这也导致美国国内的反日情绪开始高涨。

美国公众人物就当众砸了日货就获得不少选民支持,这样的结果,导致数量不菲的美国人开着日本的工程车碾压日本车。

但是有什么用呢?到了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亿美元,占美国当年GDP的3.6%。

日本也顺势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美国人眼里这简直是不把爹放在眼里。

所以美国恳求主流发达国家,希望用美元贬值来提高自己的出口竞争力,来改善美国经济,一般人肯定不搭理他。

所以美国借着当初“马歇尔计划”留下的人情,希望和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签订《广场协议》,让他们抛售美元,让美元降价,来提高美国的出口贸易。

而日本也意识到了自己经济发展过快,这样下去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而日元适度升值可以降低采购成本,顺势帮助日本拓展海外市场,建立合资企业。

但广场协议签订后,超过日本人想象的是日元兑美元升值了一倍不止,日本制造业全线崩溃,小松出现衰退。

反观美国卡特彼勒营收大幅增长,并在年利润转正,开始做大做强。

而此时,日本大批的资金进入房地产,最终导致日本房地产泡沫,泡沫结束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

美国借此机会抄底,让日本制造业背后都是美国金主。所以在经济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给日本布的局。

老爹从儿子身上吸了血以后,经济快速恢复。而此时在亚欧大陆上的红色巨人,因为阿富汗战争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影响下,已经开始进入迟暮之龄。

随后美国开始加大对西德的援助,其中就有日本经济衰退后贱卖的大量工程机械,让西柏林看起来蒸蒸日上,加快红色国家的分裂。

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所有人都知道东德曾往西德跑了多万人,却鲜有人知道西德也有多万人跑去了东德。

所有人都知道德国合并以后,德国工业出现了快速发展。但是鲜有人知道,东德人民在合并前的生活水准,远远好过合并后的。

但是不管如何,到了年12月25日,红色巨人彻底倒地不起,让无数的无产者哭泣。

没了前苏联的制约,美国开始毫无顾忌地彻底放飞,开始在全球扩张。

欧洲国家为了反制美国的霸权建立欧盟,最终也被美国摁住薅羊毛,薅完后美国又盯上了中国。所以美特宗上台以后,开启了无限制贸易争端阻碍中国发展。

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国家,三一、徐工等中国工程机械厂商开始遏制卡特彼勒的发展,管中窥豹,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不畏惧美腻坚的霸权。

老子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万物都是生死往复循环之道,美国想要长期靠实力让各国服从很难。虽然用实力说话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是谁掌握先进的生产力,谁就是赢家,而这个赢家还不知道会花落谁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zb/122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