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案多人少的压力,是坐等观望,还是迎难而上?青岛法院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积极探索第三方参与化解社会矛盾。
作为山东省法院系统承担国家单项改革任务最多的法院,青岛中院被最高法先后确定为刑事速裁、司法公开、性侵未成年人预防惩治、多元纠纷化解、保险纠纷诉调对接、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等示范、试点法院。
年,青岛市法院共受理案件件,审执结件,结案标的额.4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1.4%、18.2%和41.9%;青岛市中院受理案件件,审执结件,同比分别上升9.2%和19.5%。
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副院长贺荣一行6人到青岛中院视察。周强希望,青岛法院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在完善审判体系、完善管辖制度、提高审判质效等方面,及时提出改革建议,积极推动司法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全省、全国积累经验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面对案多人少的压力,是坐等观望,还是迎难而上?青岛法院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积极探索第三方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由各审判庭加强与对口诉讼外部调解力量的衔接,先后与不同社团、行业组织联合出台多项纠纷解决联动机制。
青岛法院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狠抓办案,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自身建设,一定能够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青岛中院先后与不同社团、行业组织联合出台多项纠纷解决联动机制。
诉前调解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使得大量矛盾纠纷在庭审前得以化解,不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法官的办案压力,”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祝华说,“也节省了群众参与庭审的时间和财力成本,为其解决问题创造了极大便利。”
胶州、黄岛、即墨“网格员”、平度“和事佬”,市南区、崂山区、李沧区法院通过在每个街道设立“社区网络调解法庭”,成功创建起数个“无讼无访”社区,努力实现纠纷不出村庄、不出社区。
“小区每一个单元的单元长,每一个楼的楼长,及时报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援助律师,参与解决各种纠纷,比如租赁房屋纠纷,使大量争议不大的纠纷在基层消解,”年3月5日,青岛市城阳区红埠社区主任王瑞清兴奋地说,“我们小区的社会治安好,房子也特别好租。”
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人才流失严重,这是不少基层法院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当事人起诉至法院的纠纷,青岛法院通过诉调服务中心积极开展诉讼辅导,引导当事人到相应单位进行诉前调解,将大量纠纷化解在立案前。
“诉前调解还不收费!”据城阳区驻区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巡回法庭法官张燕介绍,年10月建成城阳区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中心总面积余平方米,现有常驻工作人员20名,内设纠纷调解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和巡回法庭。
“我们中心的整体理念为‘理性表达诉求、联动化解纠纷、依法解决问题’,中心logo红色心形握手代表调解的‘和为贵’,黄色天平代表法院审判的公平、公正,绿色橄榄枝代表和谐、友好,整体含义就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把群众合法合理的诉求解决好。”张燕说。
“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外对接政府网格化管理系统,推进党委统一领导、法院派驻、各界参与的多元化综合调解中心建设。目前,已经建成综合调解中心1家,建成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等专门调解中心16家;建成道路交通事故联调中心10家,91%的纠纷在诉前得到化解。”年2月19日,祝华在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铿锵有力地说,“在法院内部突出诉调对接功能,增设专门窗口和专业调解室,协调仲裁、律协、群团和社会组织等进驻参与调解,借助社会力量化解诉讼纠纷余件。”
“许多相关部门开始不理解,误以为是跑来帮法院的忙,”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殷延辉解释说,“处理纠纷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纠纷处理好后,许多事情根本用不着到法院,光靠法院,法院招架不住。”
殷延辉甚至认为,当年电影《秋菊打官司》提倡老百姓要有法律意识,现在看来,导向可能存在错误,老百姓不应该凡事就想到跑去找法院,还是应当通过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人民群众对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不信服,导致法院诉前分流案件数量不高,”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刘桂世进一步阐述,“现在亟须提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影响力、公信度,进一步深化人民群众思想认同,引导他们自主选择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方式解决矛盾、化解纠纷。”
年,城阳区人民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件,诉前委派调解件,成功件,司法确认件;诉后委托调解件,成功件。
阳光司法
“我们会不定期更新公号内容。”青岛中院研究室吕佼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这个山东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青岛姑娘专门负责打理“青岛中院”招聘主管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ls/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