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33.html90年的日本(上)04:58来自三味新知
/栏目主理人/邵圣懿
本栏目由三味工作室承制出品
本期导读
几个月前《千与千寻》已经获得3.8亿票房,更是连续7天获得日票房冠军,创下了动画电影重映票房新高,作为一部18年前的老电影来说,这个成绩太惊艳了。这部被视为宫崎骏巅峰之作的影片,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清醒脱俗的画风深受中国影迷喜爱,今天我们就来通过这部电影深入了解一下当时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
—配合本期节目阅读文章—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
《千与千寻》这部电影已经不是新片了,年就已在日本上映,但是18年之后才来到中国。不过这部电影对于当下的中国有特别强的现实意义,所以今天的《三味新知》,咱们就来讲讲《千与千寻》的背景故事,让您在看电影前后,多一些和小伙伴们探讨的谈资。当然,关于一部电影大家的理解肯定是各不相同的,千人千面。
有人说这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也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职场小白的职场进阶之路,也有一些文章分析,这个电影是表达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经济从最巅峰的阶段到被戳破泡沫之后一落千丈,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变化,折射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个说法还是被很多人认可的,包括导演宫崎骏本人,他也曾经在采访当中说,想通过这样一部电影告诉日本社会,不能留恋那个年代。
虽然有美好的东西,但是那些东西都是虚幻的,应该回到现实当中来。宫崎骏所说的不希望大家回去的那个年代,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在泡沫的巅峰时刻被戳破之前,最后的狂欢。那个时候,日本的经济总量已经是全世界第二位了,仅次于美国,由于它的人口基数不是特别大,所以它的人均GDP是极高的,而且藏富于民,每一个国民都非常的富有。
那个年代的日本到底疯狂到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详细给您讲一讲。要讲日本的泡沫经济肯定先得往前倒,说说日本二战之后经济快速腾飞的几十年,当然几句话是很难说清几十年的故事,但可以讲讲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原则和发展脉络。日本在二战之后整个的经济基本上是处在一个临近崩溃的状态,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消耗了日本大量的财力物力,基本上把这个国家给掏空了。
但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伴随着日本国内的一系列的经济制度的改革,再加上从外部环境原因,当时美国在亚洲需要有一个前沿的阵地和生产基地,经过了美国的甄选之后,等于把亚洲地区的生产基地放在了日本,所以美国也给了日本大量的政策经济上的帮助和倾斜。
这个帮助日本在战后迅速的修复了自己的经济,而且日本的当时的策略非常的准确,它们是制造业立国、贸易立国,在战后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边,日本的经济快速的实现了腾飞。
有钱的人们疯狂消费
在上世纪的70年代,实际上日本的GDP的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三位了,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上世纪的70年代,美苏两国的冷战达到了巅峰,使得这两个超级巨头之间的对抗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日本应该是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它获得了一个相对好的和平发展的时期。进入到80年代,日本的经济实力已经是很强了。那么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就是年,在年的9月份,在美国的纽约广场酒店签订了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但是具体怎么回事可能大家不太了解。
(美国纽约市广场饭店)
这个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但是今天关于咱们主题就说广场协议给日本带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升值,也就说日元变得更值钱了。年广场协议签完之后,在短短的一两年的时间里边,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实现了翻番,之前是1美元兑日元,但是在完成了这一轮的升值之后,汇率已经变成了1美元只能兑换到日元。这样的一个日元的快速的升值,其实造成的结果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从国家层面来讲,日元的快速的升值首先影响的是日本的外贸,尤其是出口,因为在日元快速升值之后,再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当中,日本出口的商品实际上就变贵了,那么也就导致它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下降。
当时出口是日本经济重要的引擎,尤其是汽车电子产品的出口,是占到了日本大量的GDP的比重。所以在出口受影响的情况底下,日本政府转而刺激国内的经济,希望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另外就是完成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说当时投了很多的公路桥梁,铁路,尤其是新干线,包括港口,再到很多的游乐设施,这个实际上就和电影千与千寻呼应上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影片开头,当千寻跟着父母亲通过隧道来到了主题公园的时候,他的父亲说了,这是90年代初泡沫经济时代造的大量的主题公园,但是现在经济不行了,都已经弃置了,这个台词其实讲的就是那样的一段历史!
(~年连接四国与本州的三条跨海大桥线[濑户明石海峡今治尾道]相继竣工通车,
五座大桥总工期历时21年,花费4兆日円。)
其实大家一听日本政府当时采取的刺激经济的很多的办法,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投资基础建设,这些套路听起来都非常的熟悉,我们应该是完全不陌生的!这儿插一句,实际上经济原理基本上是相通的,但是一方面是当下的中国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当年的日本要强得多,另外正是由于日本当年走过这些弯路,犯过这些错误,我们现在有了前车之鉴,可以更好地看到自己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所以当年的日本其实是我们现在的一面镜子,你看这部电影对于当下的中国真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很多方面可以去做深层次的思考。好了,书归正传,那么当时日元的快速升值导致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扩大消费、刺激消费来拉动内需,还完成了很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老百姓来说,最鲜明的一个变化就是手里的日元存款变得值钱了,它的购买力变强了,尤其是进口商品变得更便宜了!
所以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日本出现了一个疯狂消费的趋势,当时日本流行的一个叫做“刹那主义”,这个“刹那主义”其实很好解读,就是四个字叫:及时行乐。所以当时日本的理念就是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就去买,而且当时的商家为了进一步的刺激老百姓的消费,是制造了大量的节日,不管是日本本土的节日还是西洋的节日都过,每一个节日都成为了互相之间送礼物,尤其是情侣夫妻之间互相赠送礼物的一个最好的借口。每天下班之后像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这真是声色犬马,夜场里边都是纸醉金迷的人,而且攀比之风是盛行,一定要开最贵的洋酒!
(1Kg10万日円的松阪特极牛肉与单价1万
在这样的一个极度拜金的情况底下造成一个极端的例子,据说当时在日本社会的街头,晚上下班之后或者是夜店散场之后,你在东京的银座也就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或者是上海的淮海路这种核心区域,你想要打车的话没有打表这一说,当时打车的人手里都挥舞1万元日币大钞,1万日元!按照咱们刚才说的汇率1万日元相当于当时的80美元,我还专门去查了美元的购买力这些年的变化,后来发现在年的1美元相当于大概今天的2美元,也就说当时大家手里都是挥着美元相当于一千块人民币要打车,这是起步价啊!没有打表这一说,你想想疯狂到这个地步!
挥舞万元钞票打车的日本青年
据说那个时候在日本的社会谈婚论嫁,首先就是谈条件,你在东京有没有房子,你的房子有多大,你有没有自己的汽车,你是日本车还是欧美的进口车?如果咱俩结婚的话,你给我买多贵的珠宝,你带我上哪去进行蜜月的旅行?我知道各位可能会觉得这场景听起来太熟悉了,但是好像不应该发生在日本,但是注意了,这就是30年前年到年前后的日本的社会状况。由于这样一种疯狂消费,再加上疯狂的攀比,导致日本很多人开始投资房地产,要买更大的房子。
另一方面,从政策层面来讲,由于政府要刺激经济的发展,所以他开始降低贷款的门槛,开始降息,开始放水。各位有一些经济常识的朋友听到这儿基本上应该是不寒而栗了,因为政府当你大规模的开始放水放流动性的时候,热钱大概率是要往两个地方去的,一是股市,二是楼市。
这也恰恰日本所经历的情况,当年日本的房价出现了一轮疯狂的上涨,就是在年到年这五年间,很多地方的房价是翻了四五倍!但是经济处在一个景气的上行期,再加上市场的流动性很充裕,钱很多,让大家总觉得房价会不断的上涨,因此你房屋交易当中总是可以不断地找到接盘侠,击鼓传花的游戏,就能一棒一棒的传下去,房价就不断的在往上冲击。另一方面是股市,在年的时候,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已经是占到了全球证券市值的28%,也就是将近1/3了。
当时的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倍,这个数字一听可能各位炒股的朋友吓一跳,因为前两年A股大牛市的时候平均市盈率来到40倍,我们就说A股的泡沫太大了。但是当时日本的股票平均的市盈率来到倍,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数字。那么日本的大的企业在海外也是大手笔的收购,像三菱地产买下了纽约曼哈顿著名的地标洛克菲乐中心51%的股权,松下用60亿美金买下了环球影业,而这个索尼是用34亿美金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已经开始进入到美国的市场了。
那个时候全世界都赞颂和羡慕的就是日本经济在战后的快速的腾飞,而且没有人会想象什么时候日本经济的奇迹会终结。就像那句话说的,当一个经济在上行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觉得牛市能够一直持续下去,那在什么时间节点日本的经济突然开始由盛转衰,在这样的泡沫被戳破之后,日本经济又发生了什么?日本是不是真的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失去了10年20年30年?千与千寻宫崎骏所表达的一种焦虑的心情又代表着什么?这是我们下一期的三味新知要跟您分享的主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jz/1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