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张金彪用花样盘鹰传承运河文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韩梅

近日,在京杭大运河天津段三岔河口,一位中年男子左手握轮,右手执鹰,音乐一起,只见他转动圆轮、轻拉细线,那鹰盘旋起飞。紧接着,在他优雅的舞姿中,那鹰忽而俯冲、忽而掠地、忽而一飞冲天,仿佛这以竹为骨、以纸为肤的风筝,化为了拥有性情的生灵。

张金彪在天津大运河畔为盘鹰爱好者演示放飞盘鹰的动作要领。刘辉摄

“扶摇直上济苍生,驱云拨雾敢天同,回首一览众山小,志在凌霄越九重。”在《爱上大运河》的优美歌声中,他激情满怀地朗诵起来,把志存高远、勇往直前的运河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物心相融,人鹰合一,赢得观众掌声无数。

他,就是北京花样盘鹰传播者张金彪。

观众当中,鼓掌最起劲儿的是天津市民冯媛媛。48岁的冯媛媛是一名盘鹰爱好者,今年4月,她从抖音上看到盘鹰表演后就喜欢上这项创新型传统艺术。见到师傅张金彪从北京赶到天津教授她盘鹰技法,她格外高兴。因为自她习练盘鹰以来,不仅身体健康明显比过去好多了,而且还爱上了写诗和朗诵。“一套动作下来,大约四五分钟,这相当于快走20-30分钟的运动量。”张金彪说。

张金彪在天津大运河畔为新入门盘鹰爱好者讲授技法。刘辉摄

年前起源于中国的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流传至今。盘鹰风筝兴起于明清时代的北京,由风筝爱好者从雄鹰翱翔的姿态中获得灵感创制。清代曹雪芹的作品《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就有关于盘鹰风筝“尤须神似栩栩然,兔起鹤落拟鹰隼,下击上翻复回旋”的描写。

张金彪是土生土长的通州张家湾人,从小在大运河边长大,5岁时开始和叔叔一起放风筝。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通州体校从事教练工作。年的一天,他在通州运河广场散步时看到有人放飞盘鹰风筝,“只看一眼,就迷上了盘鹰。”他回忆。于是从拜师学艺到学会放飞,他只用了数月,为了让盘鹰飞得更好、更美、更有挑战,他到处寻找工匠为他定制盘鹰,后来他干脆自己动手做起盘鹰来,目前拥有10余种不同玩法的盘鹰(鹰、隼、鹞、雕、鸢等)共多只,在此基础上,他还研究出了花样盘鹰风筝玩法。

“想让盘鹰风筝听话,需要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张金彪说,他的表演行云流水,手中的盘鹰惟妙惟肖,真假难辨,还常常引来真鹰与他争斗玩耍。“这时候,我就是鹰,我要通过转动绕线轮盘随时做出各种鹰的飞行姿态,来应对真鹰的挑战,可以一口气与真鹰玩耍20多分钟。”

张金彪爱鹰如醉如痴,他矫健的身影和飞翔的盘鹰,已然是通州运河广场上一道美丽风景,人们送他雅号“运河雄鹰”。在张金彪的带动下,京津冀地区以花样盘鹰健身者越来越多。仅在通州,已有40余人。据介绍,北京市通过放飞盘鹰风筝健身的有几千人,全国各地盘鹰风筝爱好者约有十余万人。

张金彪给盘鹰风筝爱好者讲解盘鹰风筝的制作方法。本报记者韩梅摄

“传承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是在创新中传承,文化遗产活了,大运河也活了。”他说。盘鹰风筝讲究“扎、糊、绘、放”四个步骤,前三步是塑形,第四步是赋魂。传统的盘鹰风筝主要是模仿鹰的飞行姿态,在高空中“慢、稳、飘、柔”。他将从小听过的运河号子、运河故事编入音乐,结合朗诵艺术,使盘鹰风筝更具艺术表演魅力。“花样盘鹰风筝更突出运动性和艺术性,它兼容了武术、太极的刚柔并济,舞蹈的优雅洒脱,让盘鹰模拟真鹰完成高空盘旋、寻找猎物、扑食猎物等场景,用鹰的雄健、阳刚、大气、壮美生动地展示运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张金彪说。

“现在花样盘鹰风筝已经进入北京的一些小学进行表演和推广,我们正在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这个项目,同时也正在努力让花样盘鹰风筝走进校园,争取成为可供学生选择的健身项目。”在张金彪看来,想让年轻人接受花样盘鹰风筝,就要让他们感受到这项运动的趣味性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mp/117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