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风满楼丨新年三问能不能买房在哪儿买买什么


风口财经记者张亭旺

  新年先拜年!感谢读者朋友又一年的陪伴,祝大家龙年大吉、万事顺遂。

  过去一年,本栏创作了近篇文章,跟踪、分析了所有影响楼市走向的“拐点”,从年初“小阳春”到全年成交跌回11亿㎡、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到“认房不认贷”,从中央“定调”房地产到一线城市放松限购……希望能给   今年春节,被问及最多的就是文章标题中的三个问题。我一直在想,新年的第一篇文章要谈些什么,正好,我们就借此开始今年的话题。

  当然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可以买的情形仅限于刚需、改善自住及资产保值。至于说还想在楼市里赚大钱的人,请忽略此文。

问题一:能不能买房?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有买房需求,也能负担得起,那么,无论今后房价是涨是跌,该买就得买。

  注意,这里我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买房需求,二是经济能力。

  买房需求是多样化的,包括刚性和改善需求。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是他们的基本需求;而对于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人来说,改善型的住房需求则是更为迫切。

  另一方面,购房是一笔较大的支出,需要考虑到房屋价格、首付、贷款额度、月供等因素。除了经济能力外,还需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等因素。

  因此,建议在购房前充分了解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购房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屋类型和购房方式。

图片来源:新华社

  说完了主观情况,再分析下客观环境。

  我知道,在这些问“能不能买房”的人群中,许多人担心自己因房价买高了“吃亏”。确实,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中,整体房价下跌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房价的涨跌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房价不会一直跌下去!

  随着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楼市筑底企稳信号越来越多。

  2月5日,今年首次降准落地。据央行公告,今次降准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大约释放1万亿的长期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自年1月以来一共降准5次,但有次都是0.25个百分点,只有今次为0.5个百分点。这其实是货币政策的一次重要变化,目的之一就是稳楼市。

  过去一年,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减轻购房支出成本。包括优化限购限售政策、下调最低首付比例、发放购房补贴、强化公积金政策支持、购房契税补贴、二手房“带押过户”……

  进入年,金融监管总局已作出明确指示,“继续做好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服务”,包括,因城施策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而随着一线城市加入松绑,全国多数城市全面松绑已几成定局,且在全面放开的基础之上,中央仍在积极尝试创新性的政策工具以推动市场复苏,提振楼市的决心不言而喻。

  此外,楼市的走向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一些国际组织上调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了0.个百分点,经合组织上调了0.1个百分点,这表明国际社会看好中国年经济发展前景。

  ……

  最后说项数据吧,根据58同城、安居客发布《春节置业意向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核心城市有购房意向的人群中,超七成受访者希望在2年内买房,超八成选择在春节期间看房及买房;在利好政策频出的背景下,近半数意向购房者对楼市信心增强。

问题二:在哪儿买房?

  长期以来,人口都是决定住房需求规模及增长空间最核心的指标。

  具体来讲,人口规模和人口质量决定了城市经济发展潜力以及住房需求的空间,也直接影响着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价值。

  人口规模大且人口持续增加,意味着城市具备更大的房地产市场规模和潜在消费需求,从而抗跌性更强。

  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它也是衡量城市生活品质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人口质量高,意味着居民购买力强劲,对住房的购买能力高,且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也更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月5日,旅客从北京北站乘车出行。图片来源:新华社

  另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人口,城市经济地位更加重要。

  一定程度上,这样理解是对的,但往深处延伸,城市经济地位与它所拥有的资源、产业、企业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因素同样是影响人口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首先,城市所拥有的资源越丰富,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就越重要。这包括自然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等。

  例如,一些城市因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而另一些城市则因为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心。这些资源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其次,城市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也会影响其经济地位和人口吸引力。

  一个城市如果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和活跃的商业环境,那么它的经济活力就会更高,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驻。随着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也为其成为人口流入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月5日,求职者在湖北省宣恩县珠山镇人民广场参加招聘会。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外,城市中的企业也是影响经济地位和人口吸引力的因素之一。

  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等在城市中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不仅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会吸引大量的就业人口流入。同时,这些企业也为城市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支持。

  当前,全国人口大盘见顶,城市人口分化加剧。当前已有的信号表明,“大国大城”的时代来了。

  这就是超大特大城市!根据国务院对城市规模的划分,城区人口万以上为特大城市,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

  目前,我国城区人口突破千万的城市有10个(不含港澳台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东莞、武汉和杭州。特大城市共1座,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问题三:买什么房?

  在我看来,真正影响买房的只有两点:价格和位置。

  位置,对应的是需求,可以满足工作、家庭、学区等方面的需要;价格,对应的是经济能力,决定了能买洋房、别墅还是高层,以及能买多大面积等。

  由于购房者的条件千差万别,不太容易总结,因此我们从房子的角度出发,看看什么样的房子更受欢迎。

  这里以青岛为例。3年,青岛有近18万家庭完成置业大计,根据青岛贝壳发布的置业画像,3年购房者喜好发生三大变化。

  一是,在“买多大房”这件事儿上,买大房的购房者日益增多。

  新房方面,㎡-㎡依然是购买主流,但㎡以下小面积、㎡-㎡大面积成交占比上涨。二手房方面,主力成交面积依然是80㎡-㎡,但㎡以上大面积占比均呈现上涨趋势。

图片来源:贝壳青岛站

  从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买新房还是买二手房,大面积改善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低价买大房是多数购房者的选择。也就是说,改善性需求越来越大。

  二是,置换群体超过置业群体,改善成为主流。

  数据显示,到3年底贝壳上挂牌的二手房源已经达到11.8万套,比年增加万余套。与之相对应的是购房客户中购买二手房业主占比的增长,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3年通过贝壳购买二手房的客户中有5.7%的人同时又是业主,相较年增长11.7%,购买新房的客户中业主占比也达到27%。

  这与当前楼市的基本面相契合。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城镇化率增速较之过去趋缓,城镇新增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也将有所下降。此外,我国家庭住房套户比已接近1.1,住房供给整体达到平衡。

  这意味,相对应改善性需求比刚性需求有更大提升空间,人们对“住上更大面积房子”的改善性需求还将有所增加。

  可以预计,在很多城市,改善性需求在新增城镇住房总需求中的占比将逐步超过半数,以小换大,以旧换新将成为相对主力的需求。

  三是,现房比新房卖得更好。这主要与“安全”有关。

  3年,青岛售出的近18万套房子中37%是二手房,如果除去新房集中网签带来的成交增长,二手房的占比会更高。在近5年的时间内,二手房的成交占比增长了10%。

图片来源:贝壳青岛站

  另外,住建部数据也显示,3年1到11月,全国二手房交易量占全部房屋交易量的比重达到了37.1%,创造历史新高,全国已经有7个省和直辖市二手住宅的交易量超过了新建商品住宅交易量。

  这些都说明,商品房交易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二手房交易正替代部分新房交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适合自己就好。

  (本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ls/129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