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语文作文当中的数学映射思想二


上一期我们对“自我、他人、社会”三者映射图做了原创性的介绍,并分析了自我自我;自我他人两条线路,从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递进式分析,详情见语文作文当中的数学映射思想(一)。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自我社会;他人他人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三条线:自我VS社会

①从“小我”到“大我”: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这是最基本、最浅显的一种思考方式,也是“红色”主题作文用烂的主题。当然,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也非常有必要牢牢掌握这样一种底线思维,明确正能量的时代要求,确立好“小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我们在上一期讲到的自我VS自我线路的第三点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但是,自我投身社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体现,是秉持着内心的正义操守,将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社会价值实现的同时,个体价值亦得到了满足,我们不能单一化、脸谱化地去讴歌舍生忘死、舍己为人的典型性崇高人物,而忽视了那些将社会与自我利益平衡并诉诸同一性的平凡英雄。

福斯特在其文学理论巨著《小说面面观》中提到了人物类型的划分,他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扁平人物”是指性格特征比较单一、鲜明和缺少变化的人物,比如粗狂易怒,勇敢暴躁的张飞;“圆型人物”是指性格丰满复杂,立体感强,有比扁平人物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人物,比如既叛逆顽劣又性格温顺的贾宝玉。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在现代文学流变中增加一类心态型人物,它着重展示精神体验和心理过程的人物形象,卡夫卡《变形记》中对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复杂心理刻画就是一个例子。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属于“心态型人物”或“圆型人物”,因此,片面而单一地去堆砌红色人物素材就容易陷入“扁平人物”的误区,导致立意片面、思辨不足、说教性明显,我们应当跳脱出传统的“大红文”模式,理性地看待个体与社会在利益获取、价值实现等多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反面论证的方法也需要利用进来,比如利他主义的反面就是利己主义,集体主义的反面就是个人主义,如何去思考二者产生的原因、彼此的关系?他们之间一定是两两对立、水火不容的吗?如何实现二者的转化?凡此种种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正如孙犁的《铁木前传》中所描写的黎老东的嫌贫爱富、傅老刚的宽厚待人也并非决然地悬置在对与错的两端,孙犁所采取的模糊性的价值判断也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而这种理性、客观的观点才是超越红色主题本身、我们应该追寻的东西。

②社会哺育个人:个体要有权利意识、社会要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

与上一点相反,这一点强调了一个完善的社会形态。我们置身于一个集体主义占主导的国家,个人对社会当尽应尽的义务,但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一定不能只考虑宏观,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也应当是不容侵犯的。在面对个人权益遭受践踏的时候,我们要不要发声,如何发声,发声后该怎么做就成为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些问题。比如下面这道年9月浙江高二名校协作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生活中,有人在高铁车厢里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大声聊天,有人在大部分人都还在休息的时间大声播放音乐跳起广场舞。甚至有人公然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如烧烤店醉酒打人、地铁性骚扰等。对此,有些人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些人尽管事已关己但因为有顾虑选择忍气吞声,也有一些人敢于理性发声并且果断亮剑,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届名校协作体高二返校联考

笔者已经对该题做了分析,详情可跳转链接:知识分子没有“沉默的权利”——届名校协作体高二返校联考作文深度解析

与此同时,社会如何给足个人发展以足够的发展空间也是实现个人与社会能效转化、双向互动的一大难题。譬如小镇做题家的阶级跃迁之路,始终离不开社会的扶持。只有社会扩大发展口径,提供必要支持,个人的发展才能如鱼得水、稳步前进。笔者也已经对小镇做题家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详情见小镇做题家的身份建构困境丨广东六校联考作文解读

③摆脱乌合之众,理性观照社会:审度舆论风波,分辨各家之言,理性中立客观地提出自己的判断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到:群体没有逻辑推理能力,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我们的思想、观点也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无法完全摆脱社会伦理对个人的塑造。正如阿尔都塞所说:“意识形态无法自主获得,意识形态将个体询唤为主体。”因此,社会、家庭的传统观念也成为了我们个体发展的积淀,我们的行为思想也必然受到传统价值观的约束。

但是,个体是具有反叛性的,我们不能对所有观点,尤其是多数人的观点毫无怀疑地接受,不免就成为了鲁迅所说的“昏蛋”,而持有“拿来主义”的观点,不轻易否定全部,也不彻底接受全部,选择以质疑性、批判性的眼光去审度舆论风波与社会热点才是应有之义。个体在群体中极易产生盲目性,并不能很好地分辨,从而不假思索地择一而从,比如年8月A9联盟作文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笔者也做过分析,详情请见驭“流”以“量”,更需以“质”——年8月A9协作体联考作文深度解析

一个名叫许凯的90后年轻人最近火了。他经常开车到农村等偏远地区,“搭讪”老年人,用这种拉家常的方式,跟老年人拉近距离、聊聊天,然后给老人们拍张照片,冲洗出来,放在定制的相框里,郑重地送给他们。视频里面,小伙子语言真诚,老人们笑容纯真。   

一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什么样的流量才是值得追求的流量?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持续打动心?不论是给农村老年人拍照片,还是通过镜头弘扬传统文化,抑或是通过直播带货为贫困山区农立品找出路,事实证明,流量不仅仅是利益的代名词,更应该是正能量的扩音器。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年8月A9协作体联考

但是,理性客观并非所谓“骑墙派”,也绝非“好好先生”,自己的内心要有一把标尺,孰是孰非不能仅凭他人的褒贬来判断,“公道自在人心”,内心对正义与良知的坚守才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基本遵循。

第四条线:他人VS他人

①阶级(层)关系:社会流动、阶级凝视、身份对立、身份认同、圈层效应

就这一点来说,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等级和地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系,它来源于原生家庭,也来源于个体差异。而这种社会坐标被赋予了等级的差异性,人与人之间实际上无法处于一个完全平等的状态,由此也就产生了话语权大小的不同。譬如在年龄上,老者总会比年轻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在工作上,老板比员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这种不同如果适当,是有利于社会积极进步的;但如果过大,甚至差异悬殊,则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因此,我们将他者与他者的关系看成一个客观上人与人的等级秩序。

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一定不能固化它的等级关系,因此社会流动至关重要,从个体角度需要努力奋斗,实现理想;从社会角度也应该给予通道,助力底层实现跃迁。但是,在个体实践阶级跃迁之时,极其容易造成一种阶级凝视,即高位者始终带着有色的眼光、片面的视角去看待低位者的努力,由此便有了诸如“小镇做题家”受到嘲讽的事情。进而,低位者与高位者之间就产生了一种身份的对立,导致社会的撕裂与不和谐。个体如何获得新的社会认同,如何不拘泥于固有的圈层,选择身份的变革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详情可见:小镇做题家的身份建构困境丨广东六校联考作文解读

②启蒙叙事:看与被看

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也可以放置在启蒙叙事之下进行反思。我们以鲁迅的《孔乙己》为例:小说《孔乙记》里,孔乙己和酒客们的关系,构成了“被看”写“看”的关系。被看者孔乙己的自我审视和主观评价与他们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被看”的地位,两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集中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地位与命运的悲剧性与荒谬性。透过洒客和堂柜的眼睛,我们发现孔乙己是一切人的笑料,将自己无聊的享乐建立在这位可怜人的不幸上,却又麻木的没有任何地位与身份的认同感,更是缺乏必要的同情与怜悯。这一切,却又“被看"在酒店“小伙计”的眼里。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同时看着孔乙己的可笑与可悲,以及看客的麻木与残酷。而“小伙计”自己,随着小说的展开,也逐渐参与到故事中来,先是“附和着笑”,后又冷酷地拒绝了孔乙己教自己识字的好意,从而被看客们同化。正是透过“小伙计”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孔乙己“可笑”言行的背后,是其内心自我定位和外在行为表现之间的巨大落差和矛盾。

但是,《祝福》给我们展现了“看”与“被看”的新型范式——同情。祥林嫂不停絮叨着“我真傻,真的……”时,卫老婆子“显出慈悲模样”,四婶“眼圈红了”。但这种“同情”成为了一种“施舍的礼品”,作为一种摆设以供人们的消遣和谈资。与“漠视”相比,这更是一种背刺,将原始痛苦扩大为绝望。正如居伊·波德批判的“景观社会”——同情矮化为一种跟风制造的景观。

由此,鲁迅以启蒙主义叙事告诉我们,他人与他人的关系是由“看客”与“被看者”的锁链捆绑的。而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打破这样的一种畸形关系,“挺身而出”必不可少,但“理性思考”更显奇效,详情见知识分子没有“沉默的权利”——届名校协作体高二返校联考作文深度解析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今天暂时分享自我与社会、他人与他人这两个映射关系的分析,后续内容敬请期待。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ls/126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