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失去的十年令日本元气大伤,这一切是怎


日本能从二战的废墟上迅速崛起,得益于实施的两条国策:一是重视农业,保证粮食安全。再者振兴工业科技,将大量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日本产品自身及价格上的优势,日美之间的贸易逆差迅速扩大。同日本的欣欣向荣相比,美国制造业却出现萧条,在此期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债权国,仿佛全世界的钱都流进了日本人的腰包。

面对严峻的形势,美国坐立不安,急于通过美元贬值增强产品竞争力,缩小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年在纽约广场饭店,五个发达工业国财长一致决定,通过政府干预,使美元对各主要货币贬值。之后在各国的抛售下,美元一路下滑,由1:日元降到1:日元。

由于国际货币流通是以美元结算的,这造成日元上涨了一倍。富裕起来的日本公司和民众们,涌向世界各地,疯狂的买买买。最风光的时候,连具有地标象征的美国洛克菲勒大厦,也成了日本人的产业。

五国财长

有一种意见认为,“广场协议”是造成随之而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这过于高估了该协议的作用。那场轰轰烈烈的“造富运动”,主因在日本自身,“广场协议”充其量只是个引子。

日元升值引发日本国际竞争力下降,并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萧条,但这场衰退从时间和力度上都比较有限。过度紧张的日本由此发生误判,急于拉动国内消费来填补出口的损失。

在一年时间内,连续5次降低利率,在各主要发达国家中,利率达到最低水平。其后果就是储蓄的吸引力降低,借贷所需成本也相应降低。于是乎大量的钱出现在流通市场上,造成了“人人手里都有大把钞票”的假象。

过分充裕的资金急于寻找高收益,土地和股票市场成为容纳它们的最理想去处。日经指数一路从一万多点攀升到三万多点,地价更是涨得令人兴奋不已。光是东京的地价,就足以买下整个美国,日本人甚至产生了“买下美国的土地,再租给美国人”的想法。

泡沫鼎盛时,欧美的奢侈品店被日本采购团一扫而空,人人都有“钱多得花不完”这种感觉。手持万元大钞争抢出租,成了日本街头的一道风景。令人瞠目的是,为了5分钟的车程,有人竟愿意出万日元的高价,按当时比价相当于数千美元。

盲目的乐观,令全日本处于狂热中。他们认为,不断买入土地,地价就会不断上涨,经济就不会衰退。不断买入股票,股票就不会贬值。甚至丰田、富士等著名企业也按捺不住,参与到购买土地的大军中。各金融机构也乐于收取土地质押,贷出大笔款项。

几乎所有人看着不断增长的账面财富欣喜若狂,似乎已经忘记了巨大风险的存在。通过资产价格获得利润的方法,会随着价格升高,变得越来越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件商品在一块钱的时候,能够迅速的流通。但相同的商品价格上升到一千块时,会令大多数买家望而却步,因为买不起或是认为不值得买。

当资产价格上升到临界点时,最后的拥有者将无法获得利润,当价格回落到原来水平时,拥有者承担的损失就是“此前拥有者们”的利润。地产和股票本身并不能制造出任何产品,再转化为财富。

到了年,日本的泡沫经济达到顶峰,一些清醒过来的投资者抛售了资产,另一些因将账面利润作为大量贷款的依据,导致负债累累。能买下整个美国的地产价格难以为继,缺乏实业支撑的炒作游戏该结束了。

一年后,日大藏省(财政)出台控制土地融资的规定,银行连续五次上调利率。为规避风险,各金融机构停止了对地产的贷款。随后又出台“地价税”,这使囤积大批土地的人争相出售,出现供大于求。

潮水退去,露出了原有的真相。大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被套牢,他们中的许多人,欠下了一辈子也还不清的债务。

日本经济也受到重大影响,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滞涨,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影响至今犹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ls/121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