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久违了人民广场正中央曾是上海最老最


曾有人说:

如果南京路是相府千金,

黄河路就是小家碧玉。

这条仅有米的小马路,

在上世纪90年代,

曾是上海滩最热闹的美食街!

每当夜幕降临,整条街亮起万千霓虹,

召唤着无数慕名而来的饕客!

如今的黄河路,

早已不复当年杯觥交错、熙熙攘攘的胜景,

繁华渐渐落尽时,

显露出质朴而家常的一面。

这也并不妨碍它成为沪上最有特色、

最值得逛的小马路之一!

它的故事,也值得慢慢回味!

//百米小路:掩不住的历史风烟//

国际饭店、长江公寓、长江剧院、

杏花楼、功德林

最早的黄河路,名叫“东台路”,是年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越界修筑;

年,才正式划入租界!

年,更名“派克路”,有人戏谑为“公园路(ParkRoad)”;

直至年汪伪政权接收租界,才正式更名为“黄河路”;

”1

国际饭店

经过人民公园不远,国际饭店已赫然站在眼前。这幢复古而高大的建筑,是当年名不见经传的黄河路的第一块金字招牌!旁人若问个路:“黄河路在哪里呀?”你只管答:“国际饭店后面!”,就可以了!

不仅如此,在那个年代,这幢“远东第一高楼”也是上海最闪亮的一张名片!年卓别林访问上海,就在国际饭店接受梅兰芳、胡蝶等人设宴款待!就连普通人也把来这里吃饭当作最时髦的事!

推开棕色的旋转门,便看到宽敞的大堂。菱形地砖、暗纹地毯、老式沙发茶座一一陈设,旧派而典雅,仿佛来到了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编织着独属于那个年代的绮丽梦境。

出门左拐,转入到国际饭店背面,就看到大名鼎鼎的国际饭店西饼屋了!香味狂飘米远,勾得人不住地咽口水!不必说,来这里从早到晚都要排队!阿姨爷叔小年轻齐上阵,每个人都是拎着好几大包离开!

国际饭店的蝴蝶酥绝对让人牵肠挂肚!浓郁的黄油味让整个大若手掌的“蝶翼”变得诱人十足!

咔嚓掰开,酥脆的渣子簌簌落下!据说蝴蝶酥在制作时足足起了层酥!咬一口,满口香浓,心都要融化!

银丝卷也是阿姨们成盒捧回家的美味。外观是普普通通的馒头,掰开才知道内芯裹着絮状的“银丝”!咬下去是淡淡的甜,每一层丝都挟裹着麻油的香,在舌尖漾开!

酒醉蛋糕也很受欢迎!打开盒子,独特的酒味便扑面而来!糕坯层层分明,吃起来温润可口,湿度也恰恰好!久吃也不甜腻!

2

长江公寓

年,一代才女张爱玲跟随姑姑搬入了“卡尔登公寓”(长江公寓旧称)号。此后的两年间,她一直住在这里,旁观着黄河路上的一切俗事,并把这些经历化成了墨香!

每天黎明,她就被隔壁面包房的香气唤醒,这成为她在上海生活记忆的一部分,直到晚年都没能忘记。年,她从这里远渡重洋,再也没有回来过。

如今的长江公寓仍保留着上个世纪的英式外观,内里却已写满年代的风尘感。不失的只有生活气息。长长的走廊两旁种着绿植,放着居家的杂物,弥漫着普通日子里的烟火气,平淡而温馨。

透过铁窗望下去,是郁郁葱葱的“中央花园”,那是很多住户小时候的回忆!童年时,伙伴们成群结队捉迷藏、采花草、斗蛐蛐,如今许多人都搬离了这里,童年一去不复返了!

3

长江剧院

上世纪20、30年代黄河路最车水马龙的地方,就是卡尔登剧院(长江剧院旧称)了,同样是建筑大师邬达克的作品。

无数政商名流、达官显贵、文化名人都把这里当做社交场所,一派升平气象。作家郁达夫就曾邀请夫人王映霞来这里看话剧。旧上海的名媛唐瑛也曾在这里用全英文演出京剧《王宝钏》。可以说,这里是旧上海繁华景象的一个缩影。

侬好上海

它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自身命运的辉煌与黯淡。年,长江剧院关闭,消失了25年......但令人惊喜的是,去年底,仿佛永远消失的老剧院又重整旗鼓,带着崭新的面貌回到大众的视野!

现代风鲜明的“红匣子”和“黑匣子”剧场,满足了不同艺术表演形式的需要,能让观众零距离沉浸在戏剧氛围里!还有很多好看的新剧等待着人们光顾!侬好上海

相信之后的长江剧院,又会成为最潮的打卡圣地!小时候一票难求的盛景又会重现!

4

百年老字号:杏花楼、功德林

国际饭店西饼屋对面,就是沪上两家百年老字号——杏花楼和功德林了。醒目的门头并列于鸿祥大厦的两端,金黄的打字很是气派!

杏花楼

先说说杏花楼!黄河路店的店面算是很大了!

走进杏花楼,便看到一楼的入口区的冷柜中,摆放着可供人们方便外带的各种美味,让人不忍错过!

猪儿丽

3-4楼则是杏花楼的餐饮区,每天到了饭点总能看到人头攒动。被老饕们翻牌最多的菜是老式葱油鸡,外皮爽滑,带着汤汁的鸡肉细嫩可口,令人吃过便难忘!

功德林

功德林和黄河路渊源颇深。从年起,功德林就搬到了黄河路43号,一开60年!鲁迅就曾在这里宴请宾客!后来餐厅几经波折搬离到了南京西路。直到年四月初八,功德林90岁生日之际,才在黄河路复开新店!

嗲叔爱吃面

记得小辰光的早上,阿拉总要去功德林吃一碗素面;外婆过生日时,家里总要在功德林置办一桌宴席,为老人家庆生;家里发生了值得庆祝的事,总是会第一个想到去功德林小聚!里面的各种菜肴好吃又实惠!

黄油素蟹粉是这里必尝的一道美味!胡萝卜和土豆泥经旺火热油催化,蜷缩成粒粒分明的“蟹粉”,闪着金黄的色泽,几乎以假乱真!姜香和微微的醋香让味道更加多元!吃起来鲜美无比!不逊色于真蟹粉!

//曾经的美食名街:烟火气中氤氲的味蕾狂欢//

过去老上海宁下馆子,首先就想到黄河路

如果说,杏花楼、功德林、国际饭店是黄河路餐饮界的“百岁老人”,似乎和烟火气保留了些许距离;那黄河路一众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餐厅,则“已到中年”,把这条小街道的生活气渲染的淋漓尽致!

那个年代里,在无数的夜晚,在此起彼伏的喧闹声中,各家餐厅也暗暗较着劲。谁家口味好?谁家有特色?谁家回头客多?谁家物美价廉......后厨中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餐厅的牌匾挂上又摘掉,没有一直红火的店,能存活至今的,都是王者。

5

本帮菜馆

苔圣园酒家

黄河路50号,长江剧院的斜对面的旧式西洋建筑就是苔圣园酒家,它开业于年代,是黄河路美食街中最早开业的本帮菜馆之一。许多老饕已经在这里吃了20多年,它的味道早已深入灵魂。

△糖醋小排

小排挂着漂亮的糖色和香脆的芝麻。浓油赤酱,酸甜可口,完美的传承了本帮菜的风味!一口气吃掉好几块肉!嗲!

△桂花糖藕

甜甜蜜蜜的糖藕,浸润在桂花香气十足的糖汁里,很是诱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藕的软糯度不够。

△苔条小黄鱼

裹着海苔面衣的小黄鱼,味道变得更加灵动多元!咔吱一口咬下去,金黄的外衣香脆十足,和鱼肉的鲜美一起交织在舌尖!也可以蘸着醋吃,又会是另一重鲜美,而且还解腻!

△桂花酒酿圆子

刚端上来的酒酿圆子热气腾腾,浓稠的桂花酒酿散发出沁人的幽香;

珍珠般闪光的圆子,里面居然是黑洋酥馅儿,吃下去软糯香甜,口中的猪油、黑洋酥、桂花酒酿三种香味交织在一起,幸福感瞬间冒出天灵盖!

粤味馆

96年从乍浦路搬来黄河路的粤味馆也不简单。虽名“粤味”,主打的却是老底子本帮菜,许多阿姨爷叔都是他们家多年的忠实拥趸!

一共六层的欧式小楼,满足了食客各种形式的聚餐需求。2和6楼是大堂,3-5楼则是包间。楼内还有直达电梯,免去了一层层爬楼梯的劳累。

lucky胖胖

他家的冰镇醉虾醉蟹很受欢迎。肉质鲜弹,浸润着酒香,咸淡也正合适,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此外的老牌本帮菜馆还有:

▽▽▽

△乾隆酒家

△悦来酒家

△金八仙

△兴泰

6

人气超高的小吃

佳家汤包

年开业火到如今,黄河路美食街的“人气杀”,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佳家汤包了!无论冬寒夏暑,他家的门口永远排着长队!不光本地老饕,就连歪果仁都来打卡!

吃的就是一口新鲜劲儿!所有小笼全部现点现包现蒸现吃!阿姨们动作超级麻利,揪面、擀面皮、包馅儿,配合流畅一气呵成,不带半点拖泥带水!大写的服气!

被老饕们翻牌最多的是全家福。一笼12个,共有鲜肉、蟹粉鲜肉、蛋黄鲜肉各4只,妥妥满足吃货的需要!

薄而韧的皮子包裹着热汤汁,令人食指大动!先开窗,后喝汤,然后一口吞下一只,鲜的人毛孔和眉头齐齐舒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他家的蟹粉都是活蟹现拆,再现包的,非常新鲜哦!有了这样的味道,我能一口气干掉三笼啊!妥妥的是神仙汤包了!

顾寿刚上海葱油饼

再往前走,是更加诱人的葱油饼了!瞧这金黄的葱油饼,在油锅中微微抖动,时不时溅起油花,味道飘向老远!

葱油饼外皮层层的酥起的非常完美!撕开一块,猪油和韭菜的香直冲入鼻腔,吃起来外酥里软,油香十足!

店里还有阿拉小辰光的美味——油墩子!不得不说是个惊喜!如今这种传统小吃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而且都失去了记忆中的味道,想想真的很可惜!

一米香砂锅粥

住在普陀金沙江路附近的人,对“一米香”肯定不会陌生!这是一家开了十几年的老馆子,温暖了许多人深夜饥肠辘辘的胃!而今搬到黄河路上的一米香,算是老店新开了。

老板是潮汕人,深谙潮汕待客之道!落座先来一壶功夫茶暖胃,连带心里也跟着暖了起来。洗茶倒茶,行云流水一般,茶艺了得!

他家的烧味四拼是招牌!选择困难症就别挑了,一盘4款都尝尝吧!

烧肉、叉烧、玫瑰油鸡、琵琶鸭,都无一不穿着油亮亮的外衣,吃起来香香脆脆!再是里面的肉,肥瘦刚刚好,如果觉得腻,可以佐以芝麻酱或者梅子酱,更添一番风味!

他家的砂锅粥都是现熬的,要等半个小时,绝对考验真爱粉!牛肉丸+虾+干贝粥也是88元超大一锅,性价比杠杠的!里面的海鲜料给的也很足,散发着撩人的鲜!

喝下一口粥,最让人惊艳的是米粒,被熬的浓稠软糯,鲜香适口,忍不住连喝三碗!

大王锅贴

大王锅贴也是黄河路上的老牌锅贴店了,广受吃货好评!他家的锅贴个头大而饱满,底部脆而不焦,是一只上海锅贴应有的模样!

叮呤噹啷叮

内里的肉馅很扎实,咬下去还有汁水,非常香脆可口!一份锅贴配上一碗牛肉汤,就是让人幸福感爆棚的一餐!

董记沪春面馆

黄河路上人气超高的小馆子!不得不说他家的面味道还是很灵的!

一碗热气腾腾的虾爆鳝丝面,轻易俘获了味蕾!他家的面条很有上海面的特色,细而韧,吃起来很劲道!

现炒的鳝丝和虾仁的量很足,鳝丝散发着浓郁的焦香,虾仁则鲜美弹牙,再放些许胡椒,整碗汤头的鲜度爆棚!吃完面再啖几大口汤,浑身都舒坦了!

月星羊肉面

其他店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月星羊肉面却始终以旁观者的身份坚守在这里,20多年!老板苏州人士,自然会做一手正宗的苏式羊肉面。

红汤白汤,总有一款是你的最爱!白切羊肉面一端上来便让人两眼放光。

片片薄厚均匀的羊肉躺在盘中,丝毫闻不见一点膻味!一直以为多吃瘦肉才是真理,没想到肥肉也足够鲜美!白色油脂绵软丰腴,口感一流!

就着清鲜的羊肉汤头,忍不住赶紧加入羊肉,呼噜噜吮吸起面条!

热腾腾的羊杂汤里,料也超级足!嫩、软、韧、弹、鲜......每一块羊杂吃出万般滋味!再配上香葱,保证吃到不剩一滴汤!

吵架馄饨

藏在黄河路旁的弄堂里,破旧的门头,只有几张桌子的小店,很轻易的就错过了。店名很有趣,只因老板夫妇经常因为琐事吵架拌嘴!故名“吵架馄饨”!

爱他家馄饨的人真不少,许多人都隔三差五就来吃!鲜肉小馄饨是正宗的上海做法。蛋丝、紫菜、榨菜丁、虾皮、葱花满当当铺在汤上,一样都不能少。

皮子也是碱水皮,吃起来略厚且韧,一口一个满嘴都是鲜美!

此外还有许多特色小吃

▽▽▽

谢记甜品、泡面小食堂、清梅居、蘇江南、牛签签串串香、惠粤轩等等

//悠悠里弄:讲述着几代老上海的悲欢离合//

回不去的黄河路,回不去的青春岁月

和黄河路的厚重历史、美食街的灯红酒绿相比,黄河路最引人遐思的还是藏在犄角旮旯的一条条小弄堂。老居民们各自过着安静的生活,和屋前的烟火气很自然的隔离开来。

而今,上海的弄堂拆的拆,毁的毁,弄堂里的老邻居也都各奔东西。唯有这些带着斑驳墙头的老弄堂,依旧站在风雨里,坚守着过去的岁月!

弄堂口挂着的大红灯笼,和屋门旁簇新的对联,昭示着还未走远的年味。

住宅墙头悄然伸出的绿叶,喻示了一丝早春的气息。

家家户户都做腌腊,几十年如一日。管它时代变迁,老底子习俗可不能丢!

老婆婆又在忙碌着为家人准备饭菜了。想必华灯初上的时候,整个弄堂里又会飘散着饭菜的香味了吧?

弄堂的上空挂着的衣服,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象。每当晴天时,阿姨们就喊上邻居,一起出来洗衣服晒被子,噶噶三胡!刹那间,弄堂上空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

......

搬走了的邻居们,很快就有了新的生活,彼此也渐渐淡了联系。弄堂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过去弄堂里的那些岁月,和自己的年少青春,一起埋藏在老照片里。剩下的弄堂中的“幸存者”,还能存在多久,没有人说的清楚。

当一座城市独有的民俗特色消失殆尽,变为千篇一律的重复和复制时,属于这个城市的灵魂,该如何找寻?这值得每个老上海人思索。

悠悠黄河路,

是上海城市变迁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却又道尽了这座城市的千种姿态:

古老的,摩登的,嘈杂的,

静谧的,简单的,复杂的......

尽管难复往日胜景,

可未来仍可期待!

希望黄河路能建设的越来越好,

阿拉上海能建设的越来越好!

上海必逛:黄河路

路名:黄河路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早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bq/36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