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又是6万亿,美国什么时候养成的这无限印钱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美国时间周五早上,拜登老头子向国会了年的财政预算,总值6万亿美元。

这是拜登上任以后的第一个预算计划,里面包括了基建、教育、卫生、带薪休假等一系列计划。

粗略算一下,这个计划未来十年会给美国带来8.2万亿的财政支出,1.3万亿的财政赤字。

为了抵消赤字,拜登号称要提高企业和高收入者的税收。

这个听听就好。

当然,毕竟只是递交国会,能不能批下来,能批多少,都不好说。

毕竟,前面3万亿那个3万亿的基建计划被砍掉了接近一半,只批下来1.7万亿。

如果这个6万亿通过,那么美国的债务水平就已经超过了美国的GDP。

意思就是,欠的钱已经超过了挣的钱,入不敷出了。

到年,美国的债务就可以超过二战时期,到年,就可以达到美国GDP的%。

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更何况,债务这种东西,可以印钱还嘛。

印钱引发通胀,可以让全世界兜底嘛。

夺笋哪。

最近十几年,我们其实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这几个词,量化宽松,无限QE,开闸放水。

去年疫情以后,这几个词更是每隔几个月就能上一回热搜。

我们之前聊过美国是怎么建立美元霸权的,需要复习的朋友可以点链接:为什么都说系统性风险?因为美国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霸权,美国才能通过无限印钱来转移自己的债务。

其实,无限印钱这一招,并不是美国人想出来的,但是美国人把它用的风生水起。

所以,今天就来看看,无限印钱这招,到底是怎么来的,然后再看看,这些年,美国到底印了多少钱。

掩耳盗铃的MMT

央行,不管中国美国,可以通过调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调控。

财政政策有点宏大,改天专门找时间聊,今天只聊货币政策。

货币的各种调控,本质上,就是调节流动性,说直白点,就是让调节市场上可以流动的钱。

怎么调节流动性呢?

一般有三种,调节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公开操作,俗称央妈三板斧。

第一板斧,存款准备金。

我们之前说过,央行不会直接把钱打给我们,一般都是通过咱们的商业银行(五大行)来发钱,通过放贷的形式把钱给企业和个人。

但是这个放贷要有个度,不能银行里的所有钱拿去放贷赚钱,然后我们去银行取钱发现银行里没钱取不出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每个商业银行都在央行存了一笔钱,存款准备金,而这笔钱的多少,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我们平时听说的“降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意思。

降准,就是减少商业银行放在央行的钱,把这笔钱继续拿去房贷。

这样的刺激,是相对温和的,一个是量不会太大,另一个是由商业银行去放款,对个人和企业都有一定限制,比较保险。

第二板斧,利率。

利率说白了,就是借钱的成本。

高利率,说明借钱的成本高,要保证借来的钱能赚取超过利率的收益才能保证不赔本。

低利率,借钱成本低,大家都抢着借钱,拿去买点债券也能有不错的收益。

零利率,不要成本,能借赶紧借。

负利率,真的借到就赚到,银行倒贴钱给你借,为了流动性不顾一切。

所以,过去十几年,每次出现降准或者降息,房价都会来一波大涨。

道理很简单,相比于实体经济的辛苦不赚钱,股票的赚钱风险大,房地产在过去十几年里属于低风险高收益,资本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往里面跑。

第三板斧,宽松或收紧货币。

就是央行公开自己的操作,比如量化宽松直接撒币到民,比如花钱回购国债或者企业债,比如直接打钱到居民账户。

跟前两板斧相比,这个操作就是绕过了商业银行,直接对接了企业个人,效率极高。

如果说前两板斧是中药,可以慢慢治疗,治标治本,那这个量化宽松就是强心剂,一步到位,药到病除。

但是跟所有短期疗效强劲的药一样,副作用也很强。

副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最近看到的,通货膨胀。

短期内市场上突然多出了很多钱,而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买,那所有东西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既然知道副作用很大,美联储为什么选择量化宽松呢?

因为,前两个用了没效果。

去年疫情,刚开始作壁上观到后来全线崩溃,美联储也试图先用中药来着。

降准,没用。因为因为前几年量化宽松以后大家手里都是钱,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要太充足,甚至还有超额准备金,于是,屁用没有。

利率降低呢?把利率调整到零,大家都来借钱。

嗯,调整了几次,已经到零了,结果美股直接来了个五次熔断,给90岁的巴菲特都涨了见识。

所以,前两板斧都顶不上事儿,只能继续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然后伤害实体经济这么简单的道理,木木大都懂,美联储不懂?

懂,但是人家有自己的解释。

这个解释,就是现代货币理论,MMT,ModernMonetaryTheory。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精准的解释MMT的漫画,借用过来了,侵删。

简单来说,传统经济学认为,政府主要靠税收来挣钱,所以财政赤字需要提高税收,而税收就会把钱收回政府手里,减少流动性,影响经济发展。

在去年那种情况下,财政赤字增大,那么政府要么压低利率,要么印钱,要么直接不还了,才能保证手上有钱花,来调控经济,但是每种手段都会伤害到整个国民经济。

然而MMT不这么认为,就像上面的图,MMT认为政府的主要收入不是税收,所以不存在跟企业相对立的关系。

在MMT理论里,通货膨胀是因为需求和产量的差额而出现的,比如需要10架航母,只能生产5架,那么自然航母涨价(通胀),反过来就会降价(通缩)。

那央行就可以根据生产航母的数量来直接调控采取放水的大小,不用理会因为政府多花钱而造成的通胀,因为多花钱可以借债,债可以自己印钱来还。

换句话说,MMT认为,通胀不是印钱造成的,是产量跟不上造成的,所以不关印钱的事。政府可以大把借钱花钱来发展经济,因为借钱可以靠自己印钱来还。

再说简单点,MMT可以说是掩耳盗铃,我强行相信通货膨胀不是印钱造成的,那我就可以无限借钱无限放水来刺激经济,反正全世界一起买单。

从日本开始的量化宽松

年到年,日本先开始了量化宽松,来应对“广场协议”以来的通货紧缩。

从年被美国和欧盟一起捅刀以后,日本股市、房市的价格大幅下跌,为了应对经济衰退,日本把利下调到了0,却依然不能挽回颓势。

于是,日本在年以后开始搞量化宽松,不断购买国债资产,而且承诺这宽松会一直走下去一直到日本物价恢复正增长。

可能有人会困惑,说明明是“量化”宽松,但是又说是无限QE,到底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量化宽松确实是有一定数量的,1万亿也好,6万亿也好,都是量化宽松。

可是当政府给出承诺,说自己会一直维持量化宽松到某个节点以后,这个所谓的量,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政府的意思,是它会这样一直放水下去,直到达到某个经济或政治目的。

你看,日本年开始搞量化宽松,到年,就完成了物价恢复正增长的目标,很好用的样子。

年,次贷危机来了,这个看起来挺有效的玩意儿,美国开始吸了。

关于次贷危机以后会专门讲,这里就不啰嗦了。

结果就是,为了不让房利美和房地美两个抵押贷款机构倒闭,美联储直接买了他们的亿元的债务,然后还另外再买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共亿,这是QE1。

到年3月,美联储扩大QE,再出售购买亿抵押贷款和亿机构债继续兜底,这下已经买了1.25万亿的抵押贷款和亿的机构债券了。

到年,QE1结束,美联储一共注入了1.万亿美元到市场。

然而虽然华尔街的巨头们有政府兜底没有倒,股票价格大幅上涨,美国的就业率,并没有因此变好。

于是,到了次年11月,美国觉得经济复苏太缓慢,购买了亿美元国债,到年结束了QE2。

开闸放水是希望能刺激经济,但是失业率放水后只降低了0.2%,而且是因为很多人躺平不找工作了并不是因为经济复苏。

怎么办?继续吸!

年,美联储决定每个月购买亿美元抵押贷款,开始了QE3,没几个月,就觉得药不够猛,又宣布还要每个月购买亿美元长期国债。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发现,这些操作,对就业率和实体经济,基本失去了作用。

于是,QE3的时候,也加入了退场机制,即通胀率高于2.5%及失业率低于6.5%时开始减少放水。

到年,美联储开始缩减QE规模,每月递减,到年10月QE退场,然后年开启了加息。

本来这种历史未见的放水,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是数十年才能消化。

没想到,疫情来了。

本来等着看我们笑话的美国,也因为玩忽职守被疫情击倒,经济停滞,股市崩溃。

怎么办?只能再吸亿口。

年3月3日,美联储宣布降准50个基点。

3月9日,上调隔夜回购和定期回购规模,每天亿-亿美金,另外定期回购亿美元国债。

3月11日,继续上调,从提高到亿,延长亿回购计划,并增加一个月的亿美元回购计划。

3月12日,直接宣布1.22万亿的资产购买计划,亿美元回购,再加亿美元市场操作,然后再加亿美元市场操作。

3月15日,紧急降息,利率降低到0-0.25%,然后开启QE,推出亿美元的量化宽松。

3月16日,宣布要隔夜回购,最高亿美元。

3月17日,恢复商业票据融资机制,时长90天,允许金融机构无风险融资借贷。

3月23日,美联储开放量化宽松和开放式资产购买,每天购买亿国债和亿美元抵押贷款。

4月9日,直接给予2.3万亿的贷款给美国企业、家庭和地方政府。

总结一下,年,美国通过各种方式,一共印了4.5万亿美元。

4.5万亿什么概念,就是从有美元到年,历史上所有美元加在一起,里面有21%是去年印出来的。

4.5万亿是懂王搞出来的,跟我拜登有什么关系,我要搞个更大的,于是,有了昨天的6万亿美元。

不然怎么办呢?

降息,减小流动性,美股就会崩,经济会崩,还会有某个东方神秘大国等着摘桃子。

继续放水,通胀越来越大,政府债务越来越高。

可是对于政府债务,不是有MMT可以解释嘛,赤字不是事儿,通胀是生产跟不上需求,都跟放水没关系。

所以,拜登觉得没问题,接着奏乐,接着舞。

不过,其他国家就没那么淡定了。

中国抛售美国国债,日本抛售美国国债,柬埔寨、缅甸,都在抛售美债。

印度、乌兹别克斯坦、泰国,都开始抢购黄金。

与此同时,海外机构开始抢购中国债券。

坐稳,我们有生之年,真的要看到世纪大变革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bq/120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