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天府行之十一空中索道


副总编:弭晓昕

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条最大的河,但是,我们只听到长江是天险,黄河却从来都不是,长江作为军事上的天险,是从东汉末年的三国开始的。现代的中国人,恐怕都会哼哼几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说明,遍数历史,长江是一个产生英雄的江河,也是埋葬英雄的江河。历代长江战役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但是,除此之外,与平民百姓实在无干。而世人偏偏多情,把长江作为流芳英雄的云台阁去朝拜,甚至连伟人都不能脱俗,以游过长江作为征服历史的象征,这些,都是国人割不断,数不尽的长江情结。重庆人却不惧长江天险,长江在重庆人手中并不是什么英雄,倒像是块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拿重庆人过长江来说,就从没有当作什么天险,如履平地,海、陆、空随意通过。开车路过长江大桥,渡轮游览过长江,都被人作为津津乐道的故事,可这并不算满足,在长江上空,飞渡而过,这才是夸耀的理由,也是梦想中的追求,这件说起来有点悬乎的事儿,在重庆却是举手之劳就能做到,那就是长江索道。以凌空长江作为故事,就有了《周渔的火车》、《日照重庆》、《门》、《团圆饭》等电影镜头;就有了《疯狂的石头》这样经典的故事。公演后,让无数人吃惊,长江竟然可以这样渡过,也成为了一种向往。从城市狭窄的楼群隙穿过,缓缓悠过长江上空,欣赏重庆山环水拥的自然景观,成为重庆游玩的必选项目。从上空看着江景,在江风拂面的不经意间,从此岸飞到彼岸,愈发感到刺激。作为城市符号,长江索道打上了重庆的印记,这些平民轻而易举飞跃长江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其实,长江索道是重庆的第二个神奇。嘉陵江索道是重庆的第一条跨江客运索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庆几个主城区的交通主要靠36艘渡轮,爬坡上坎去乘船,洪水季节要断航,一年还有68天大雾天气,虽然有了嘉陵江大桥,江北区和渝中区的人们相互来往还是极为不便,交通设施落后成为制约重庆经济发展的“瓶颈”。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有了在江上建索道的点子,真应该衷心感谢这位智者,看似细细的索道钢绳,连接起的不仅仅是两个地名,更是无穷的交流融通和便利。重庆人性格就是敢说敢做,决定好就干了起来,由于江面跨度大,地址难选,最后选定江北城金沙街和临江门沧白路。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年12月15日,嘉陵江跨江客运索道破土动工。工期用了一年左右,难度最大的是横跨嘉陵江铺架索道。从西德进口,跨度为米的钢绳重达15吨,车箱重3吨,这些钢绳一旦掉入水中将无法拖起。为了保障施工,嘉陵江上断航12小时,调用驳壳船一字形排在江面承驼钢绳,轮渡公司和航管站的船只在江上巡逻,严防其他船只通过。岸上,几百上千的民警到现场维持秩序,将两个站点附近的居民临时疏散。年1月1日,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中国第一条自行研制的大型双线往复式过江载人索道——嘉陵江索道,在重庆建成试通车。这条索道运行29年,载客量突破一亿人次,最高峰日运载量2.54万人次。登上了当年海外的《国际旅游》杂志国际版封面。长江索道,虽然没有“一桥飞架南北”的豪气干云,但依然有“天堑变通途”的卓著功勋。年,嘉陵江索道因站台位置与东水门、千厮门大桥以及轨道交通的地下隧道布局规划撞车,2月28日晚7点35分,在送走最后一批乘客后,结束了它难忘的运营生涯。年3月1日,嘉陵江索道正式停运。总结了嘉陵江索道的经验,长江索道于年开建,竣工于年10月,乃重庆第二条跨江客运索道,是长江上第一条跨江索道,全长米,日运客1.05万人次。最大载客量80人,单程运行时间约10分钟,具有“历史、文化、交通、旅游、科技、社会”六大价值,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年,被重庆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是著名的山水都市,巴山延绵,渝水纵横,重庆人在原本没有路的地方,以这样开天辟地的独特方式,筑起了跨江索道,上天入地,穿山过水,这是重庆地理使然,也是重庆人刚硬血脉的体现。重庆人以最好的方式,诠释了“路,在自己脚下”这句励志名言。今天下午要离开重庆,前往成都,也算是与重庆告别的一个纪念方式,专用大半天去游览长江索道。索道门前长江索道景区位于重庆渝中区新华路号,东接陕西街,西连磁器街,这是一条重庆知名道路。解放碑的背街,新华路勾连着长街两旁间杂巷处的半旧楼宇与残败老房,倔强沉默地潜隐于富饶与时尚的辉光之下,与中央商圈的时尚气质格格不入。其实,就像光与暗是共生的一样,每一处繁华的背后,总少不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杂乱与陈旧。新华路这个名字是解放后才有的,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大梁子,为什么叫大梁子?重庆多山,渝中半岛上就有一条山脉,从枇杷山一直向东蜿蜒到朝天门,新华路恰好在长而陡的山梁上,自然成为重庆上下半城的分界线,因而被称为“大梁子”。这座城市的传奇之处在于,历史演绎过无数的变迁。每一次重大的变革之后,人们都可能对一些地名进行一次集中更改。年,国民政府以蒋介石“中正”为名,将大梁子和东面的长安寺街、过街楼等街道统一命名为中正路。而后不久,重庆解放了,这条路被改名为新华路。无论路名怎么变,许多老重庆人还是习惯称这条路为大梁子。只是随着岁月流逝,老一辈的重庆人越来越少,大梁子这个名字也在重庆人的记忆里渐渐淡去。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在新华路47号(现重庆饭店),重庆饭店开业,由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剪彩,爱新觉罗·溥杰题写重庆饭店四字。美丰银行总行大楼,年6月6日四川美丰银行成立,总部位于新华路。为六大川帮银行之一,解放后美丰银行停业,大楼曾作为人民银行重庆分行大楼,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曾于此办公,后作为国家金库重庆分库。现为中国金币营业大厅。新华路建国银行总行大楼位于新华路与民族路交汇处的民族路2号,圆柱体现代建筑,80年代建国银行大楼重庆市有价证券公司(西南证券的前身)在其中办公,后因城市改造需要进行了拆除。建国银行背侧,是新华路川康银行总行大楼,位于新华路与打铜街交汇处,现为邮政储蓄银行。建筑为欧式建筑。年,由时任21军军长的刘湘和24军军长的刘文辉,以及民营企业家卢作孚官商合办。年,兼并了重庆平民银行和四川商业银行后,改为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最著名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故宫余箱近60万件文物分批迁往南京保存。七·七事变后,这些国宝又分三路进行转移。其中一路辗转至重庆,约余箱,是三路文物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因川康银行二楼仓库异常坚实,其中部分文物选择存放于此。年底,日机开始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重庆城成为一片火海。川康银行岿然不动。新华路尽管看上去那么凌乱陈旧,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重庆最出名的音响及电子商品的集散地。大多数人不知道,新华路还曾是老重庆邮电系统的重地。抗战时期,全市电话很少,且主要由公教单位使用,老百姓既无权也无钱安装。家中若有急事需通知外地亲友,只有通过电报或电话。当时,长途电话的营业处就在大梁子。这个长途电话营业处并不大,只有8个电话间,顾客拿号排队等待通话。大轰炸期间,电报局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收发信函、拍电报、打电话,几乎都是和亲友报平安的。重庆市人民公园也在新华路,它的原址,是当年观赏巴渝十二景之首——“金碧流香”的金碧台。年,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任重庆商务督办时,发现风雅秀美的“金碧流香”早已不复存在,金碧台下的后伺坡渣滓成堆,污秽不堪,因而决定在后伺坡上建座公园。可惜公园刚开工不久战乱再起,工程只得停顿下来。直到年,潘文华继任重庆商务督办后公园才重新动工。两年之后的年8月,公园终于竣工开放,成为重庆历史上最早的第一座公园。陪都时期,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成为当时著名的集会场所:冯玉祥在这里募过捐,郭沫若在这里作过演讲,马思聪在此演奏过《思乡曲》,影剧艺人在这里举行抗敌演唱大会。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烈士,公园修建了“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年又为纪念重庆大轰炸中冒死灭火而牺牲的消防员们,修建了“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这两块碑至今犹在。可惜,公园也未能逃过重庆大轰炸,大部分设施被炸毁,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逐步恢复。解放后,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一度是重庆最出名的宠物市场。今天,市场依然还在,只是不再像父辈记忆中的那样人潮熙攘,于此喝茶、打牌、遛鸟的市民尤其多,葱郁的林木间挂着各式各样的鸟笼,欢笑的人声与清脆的鸟鸣交织,一如当年……新华路上很多老人,都知道这里曾有一座古寺,从无数支离破碎的追忆中,勉强能一窥长安寺当年的繁盛。长安寺,原名崇因寺,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寺庙规模虽然不大,但庙中供奉的佛像颇多,山门内还有高约四米的四大天王石雕,以及横水池、石栏桥等景观。繁华闹市因而香火鼎盛,为古重庆香火丛林之首。长安寺地处海拔米处的金碧山上,传说山门处有一高大牌楼,牌额上书“第一山”三个大字,墨迹苍劲潇洒,相传为苏东坡真迹。因此长安寺又被称为“第一山”。历来寺庙都是远离俗世的清净地,然而长安寺却命运多桀。清朝末年,法国传教士范若瑟持清廷文牒强行拆除长安寺,将其改建为真原堂,并在修建教堂时侵占寺庙周边民居,激起了民愤。年3月,愤怒的重庆民众一举捣毁真原堂及教士住宅多处,酿成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重庆教案”。“庄严静妙,这是一块没有受到外面侵扰的重庆的唯一的地方……但我突然神经过敏起来,可能有一天,这上面会落下了敌人的一颗炸弹。”这段文字,出自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年4月旅居重庆时写下的散文《长安寺》。然而,萧红笔下静谧安详的长安寺,正如她在文末担忧的那样,1个月后,在日军的大轰炸中毁于一旦。如今,古寺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个地名可供缅怀。而在古寺原址上新建的,正是今天新华路上的重庆25中,以及一旁的长江索道站。站点很隐蔽,藏在闹市中的一片浓密树阴下,因去解放碑时曾路过,那天,买票的队伍九曲十八弯,一直排到了离索道入口约米外的雅兰电子城对面。据说,最多一天的客流量是1.3万人,听听这数字就有点心惊,所以,对于登长江索道的拥挤,早有耳闻,亦有心理准备,为了赶在高峰之前,我们在早七点多,便到了这里排队。时间尚早,所以人流不是太多,说不太多,是因为队伍才排了五、六十米。此时,方有时间观察一下周围景色,两侧是楼,似是在街巷中起了一道横墙,硬生生从中间隔为两段,从方形铁栏杆门中看到,里面锁的是长江。而外面,除了这个大门,西边墙壁上有个很大的电视屏幕,在不停播放着长江索道的视频资料,高高的墙顶,伫立着“长江索道”四个美术体大字,墙壁上,还有一幅充满巴渝特色的浮雕。再往西,上一个很陡的台阶就是售票处了,不过很短,没有什么危险。说到长江索道的票价,很多人有不少反映,起初票价是从0.8元/人次起步的,后来,逐步上调到2元、2、5元、5元、10元,现在的价格是单程每人20元,往返每人30元。可重庆本地人,持交通卡在工作日规定时间每人每次单程1.8元;非优惠时段,使用宜居畅通卡,享受9折优惠。如此大的价格差,让不少人牢骚满腹,说此举太不近情理,不知游客票价高定位初衷是什么,或许是为了避免给市民正常出行造成不便,但也不必将票价定到与当地市民票价五六倍的高度。让人觉得这个城市不够包容。与大多数重庆人留下的热情友善印象相去甚远等等。当然,大多游客还是比较容忍的,能够勉强接受,宰就宰吧,反正一生只看一次,30元还能拿得出手,就算为重庆做贡献了。半个小时后,在一楼终于买完票,然后到验票口撕票根,再登运送电梯升到站台,为了安全,每批放入大厅80来人,等候乘坐缆车。索道站台是居高的一个小小平台,似乎是哪座大楼的楼顶,站台很高,目测觉得跟旁边十七、十八层楼差不多高。黄色鸽子笼一般的索道车在穿梭着,远远望去似乎还在风中晃荡,感觉十分危险,从一个小点开始,越来越大,飞过江心,渐渐来到身旁,心想,一会儿,我也要在车中,穿过云雾,飞渡而过,不由跃跃欲试。对面的缆车刚回来,两组钢丝绳各有四根,从楼间颤抖着伸过江去,与对岸彼楼相联,传递着长江南北的思念之情,我怀疑站在缆车上伸手就能摸到人家窗户。由此看来,长江也不宽阔了,像一溪碧水婉约在眼前。开门后,看到外面的台面,是一座三层楼的顶楼,与众楼不同的是,开了一个窟窿向外,接纳收放缆车。我想,往返乘坐,通过不同角度和方位,呈现的美感肯定是不一样的,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飞渡浩瀚大江之上,行游山水都市之巅,全方位、近距离、多层次,俯看重庆“江山一体”的美景,想想都激动。缆车运行30年了,索道轿厢外观颜色经历了4次变化。初建投用时,轿厢是红白相间。年,改为天蓝色。年,变为枣红色。年12月,改为米黄色,且头部印有“人人重庆”标志,用蓝色和红色条纹镶着边。黄色的轿厢接近民族人群肤色,又是高贵的化身,尤其是行至江心,碧绿的水与蔚蓝的天中间,如一只画笔分开不同境界,显得格外醒目,这样的色差增加了索道缆车的美感,仅从此处,可以看出管理者的良苦用心了。缆车到站,样子像是公共汽车的一截,也像一个长方的大盒子,能装五十来人的样子。它在晃晃悠悠中停住了,打开双侧门,一侧是出口,另一侧是进口,管理人员招呼我们进入。坐车的人很多,两边站台上都是等车的人。上完后,工作人员扣上门栓。缆车就在高空轻轻滑动了。缆车客厢定员80+1,整个行程约十分钟,设有抗5-6级风力防摆装置,厢体四面都是玻璃窗,但最好的观景点是前面与后面。可远眺重山叠嶂,近观两岸风光,俯视滚滚长江,体验腾空凌云。车厢内,可多角度欣赏与拍摄美景,大家都扒着窗户向往张望,没有人在乎所处的空间是坐还是站,因为这样的体验是短暂的,是值得的。初起,透过窗户往下看,竟然悬空在黑压压的房屋上面。轿厢吊在几根如小臂般粗细的钢缆上,在行进中飘来荡去,真有点胆颤心惊的感觉。身临其中,长江就在自己脚下数十米,看着那漫漫江水,而自己却在它的上空飘动,感觉惊险刺激。伴随着胸襟豁达的云天,袅袅飞行,虽然没有踏云,但有伴着离开红尘的感觉,纱雾缭绕,如临仙境,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此时,我真切感受到了长江的味道,我肯定,周围这些繁华,是围绕着长江展开的。就像绕膝的诸多儿女在母亲身边成长着。那一刻,我想起《疯狂的石头》,谢小盟在长江索道对着一个美女大献殷勤的对白,顿觉此时我已经陷落在电影情节中。如果没亲身来过重庆,真的不会留意到索道中的这些画面,也许,电影中那些有意思的细节就被湮没了。此刻想起来,露出了心照不宣的微笑,虽然电影还是那个电影,故事还是那个故事,我却有了崭新的角度去领悟和品读。长江索道运行速度为6米/秒,据说在夜晚,便把运行速度降到3米/秒,单程运行时间也将增加一倍,让以观光为主的游客,在索道车厢内停留更长时间,更好地在高空欣赏山城夜景和拍照。而且,将来启用最新智能系统,可实现轿厢按程序自动变速或停留。虽然只是商业招数,但我想,这给乘座索道的游人会增加无穷的乐趣。纱雾弥漫的长江上,有着无数摇曳的波纹,非常美丽。船只有的停靠在长江两岸。有的穿过我们下方,在温柔的江面上行驶。甚至,我还看见了有人坐在橡皮艇上悠闲的钓鱼。与对面的缆车空中交汇时,看到里面不少旅客对着我们拍摄,你在我镜头里、我在你的镜头中。赏南山叠翠、看长江东去、居高临下鸟瞰脚下,依山而建的房屋和滚滚滔滔的江水,大有“君临天下”的磅礴气势。就当自己做一回蜘蛛侠,赶着去赴一个重要的约会,玩的就是心跳和刺激。此刻,我最愿做的,是站在窗口不停按动快门,此时,我发现长江水的颜色与我们肤色是一样的,但我不愿意类比,那样显得矫情。长江没有奔腾翻卷,只是微澜轻波,这也许少了些气势,可遥望久了,我还是能读出浑黄中传递出的苍莽与厚重。几艘驳船泊在岸边,没有任何掀起波澜的意思,配合着江水的平静;偶有一只游船小心翼翼地驶过,也只是藉此让粗心的观者醒悟,原来江水还是流动的。整体观览了重庆长江第一桥,说是整体,一点都不过枉,因为从平台到始终,这座雄伟的大桥就始终陪伴着我们,只不过随着索道前行,我们观察到了他的全部身躯而已,全长米,双向四车道,南北引桥长多米。大桥斜拉索式的结构算不得罕见,不过,两座桥墩曲线流畅且不乏棱角,显得颇为现代。过程中,它熟悉的身影总是显著在画面里,我才明白,这应该是重庆最具标志性的桥了。桥名由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这时,真切地体会到毛主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那壮美诗句的意境。不由赞叹出声:“桥可真美啊!”旁边的服务小姐接我的话说:“重庆这样的桥可是数以千计的哦!”我有点不相信的追问:“多少,重庆有千座桥吗,有点夸张了吧?”她却笑着对我说:“怎么不是,过桥费每年要交两千三呢,你就是在车库里停一年也要交。”终于,我非常肯定地相信了,这座城市有许多的桥。群峰环峙、曲江劲流,没有桥,老百姓的日子可怎么过呢?重庆似乎天生就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环顾江畔,最多的是筒子楼式的高层建筑,随着与长江距离的扩大而次第升高,楼群进山了。“山在山的深处,”各式建筑沿江伸向远方,其中,甚至还有一座形似吉隆坡双子塔的金色楼宇。虽然损失了部分“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豪迈,可我以为,如此沿江的丰富,正是山城重庆最典型的景象。我感到,这运行了30年的长江索道,早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符号和市民共同的城市记忆载体。没有比乘坐重庆长江索道,更适合解读山城重庆这座城市的外型符号了。在地铁轻轨、磁悬浮叫嚣的时代,乘坐长江索道飞渡大江,是一种最浪漫的方式。美好是如此的简单而真实,幸福是这般的唾手可得。以后,再在电影、电视中再看见长江索道,我就可以说:长江索道,我坐过!北向南行的景色由北南行,我的镜头对准的是重庆长江大桥这一侧,所以,背景就是这座宏伟的桥梁,江是绿的,路是白的,周围五颜六色铺展开来,惟有这红色的桥梁如针般穿透云雾,横架绿色之上,显得尤其醒目,此时俯望长江,它不像漓江那么宁静秀雅;也不像乌江那么汹涌澎湃;却像一条温顺的大溪,潺潺地向东宛延而去,江水褶皱,粼粼波光,真像是满江尽带黄金甲。透过窗子,两岸“参差不齐”的高密度建筑临江而立,飞架南北的大桥上车水马龙,仿佛一切都隐藏在雾气昭昭的山城里。坐在索道的“大箱子”里,“脚下无根”,头顶仅“一线生机”,穿越在宽宽的江面之上,穿梭于云雾间,有种“得道成仙”的感觉。纵情欣赏窗外的江天一色,或远观、或近赏,每一次角度的变换,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此时,沉思默想、梳理思路,构思文章、酝酿佳句,在这样的氛围中,思维往往会灵光乍现、奇思迸发。长江两岸有两条道路,北岸的叫做长江滨江路,南侧的叫做南滨路,南滨路上面还有一条道路,叫做上新街。因为由北向南,所以只能将两条道路分别介绍了。南滨路是重庆的“外滩”,也是一条现代都市风景线,构成了重庆一座山水园林城市优美的岸际景观,从索道上看景,车水马龙,无意中就沐浴在都市的风采里,熏陶在人文的景观中。全长21公里的南滨路,串联起已建成的长江大桥、鹅公岩大桥和规划在建的菜园坝复线桥、大佛寺大桥、东水门大桥、王家沱大桥等六座跨江大桥。真可谓“一线穿珠”,这恐怕在国际国内都创下了一个新的纪录。那米以上的防洪护堤挡墙,犹如水上长城,形同岸边壁垒,抚惊涛骇浪于平缓,导宏波巨汛而东流,气吞万里如虎。那装饰华丽,一路排开的百余家茶座、酒楼、饭馆和卡厅等餐饮娱乐设施,不就是一条五彩缤纷的画廊吗?高挑的旗子告诉我们,里面美食荟萃,川菜、粤味、京品与江浙佳肴,一应俱全。家家酒楼从开着的窗子里看到高朋满座,似有笑语欢歌传出来。远远望去,一幢幢别具风格的西式建筑点缀在滨江路沿线的小山丘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就是重庆开埠遗址一条街,难怪有人称之为“重庆外滩”。分布着早年外国人创办的立德洋行、隆茂洋行、太古洋行、平和洋行、安达森洋行、卜内门洋行、法国水兵营、法国大教堂、日本租界等等,是当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见证,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南滨路散落着古巴渝十二景中的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浩月、字水宵灯四景,又赋予了南滨路许多新的诗韵和幽情,自是别有一番意境。而且,南滨路绿化也堪称一绝。护坡绿地芳草鲜美,道路两侧佳木葱茏,中间绿化隔离带花团锦簇。移栽的黄桷古树,蟠根虬枝,翠叶婆娑,更有椰树招风,桫椤披露,欧式小屋掩映在绿荫翠色丛中,让你尽览山水园林风情。南滨路上有一处别具一格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特别显眼,它就是法国水师兵营旧址,为年法国所建。当时下面的码头为法国军舰停泊地,法国水师兵营就建在长江边上。法国水师兵营建筑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平方米,现存石碑三块,其一刻有“故舰长武荡纪念”,其二刻有—法文修建年代文字,其三刻有法文“法国海军上尉墓碑,(现存市博物馆)。年对法国水师兵营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在法国水师兵营内建成了“香榭里”酒吧。在恢复百年风貌的同时,还在内部设立了多平方米的重庆开埠陈列馆,将重庆开埠、南岸开埠以及法国水师兵营的历史展现给世人。还有香榭里酒吧,将古老建筑与现代休闲有机结合。内设有鲍翅馆中餐厅、香水酒廊、咖啡厅、茶艺馆、露天冷餐中央花园等。中华饮食的精髓——佛跳墙、谭家莱、名品红酒、经典咖啡、幽适茶香要有尽有。另外,岸上狮子山下,有一座叫慈云寺的寺庙也遥遥在望,那里与朝天门广场相距仅数百米之遥。独有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珍贵的宗教文物,和鼎盛的香火,吸引着中外善男信女的朝拜和众多旅游休闲者的观光。慈云寺最大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是全国佛教唯一僧尼同庙(和尚尼姑同庙)的十方丛林。寺内大雄宝殿中奉的释迦牟尼玉佛高1.87米,重公斤,由缅甸运来,是我国现存四大玉佛之一;佛前悬挂的四个金刚幢,上绣金刚经全文,其字用五色金线盘结粘制而成,光彩夺目,世所罕有。寺内藏经楼保存的宋版碛砂藏经和民国频迦藏经各一部,是极具价值的佛字经典、当代珍本,堪称镇寺之宝。当然,这是看资料所得,在它的上空,我回忆着,好像透过云雾,真切融入到景色之中。它们仿佛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镶嵌在南滨路这根长长的项链上,美得令人目不暇接,美得心旷神怡。上新街是上浩新街的简称,上浩、下浩是上龙门浩、下龙门浩的简称。浩,本指水广大,如浩浩荡荡。长江南岸江边有两列石梁凸出水面,两列石梁之间形成一个口,那口出去,就是浩浩荡荡的长江,因而称为浩口,而石梁靠岸一边的水面则被称为“浩”。那浩口是江鱼进出的门,有人就在石上刻“龙门”二字,于是这“浩”就被称为龙门浩。这是重庆比较老的一条街,弹子石、野猫溪、上新街、海棠溪一线位于南山与长江的之间。长江行至此处,由于山势阻隔,几乎转了一个90度的大弯,由原本的东西向变为了南北向。由于该地山坡陡峭,致腹地极为狭窄,形成了独特的带状分布格局。几乎所有的道路、建筑都是依山而建,傍水而修,可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具有独特的山水人居体验。上新街下面是南滨路,左面直通弹子石,右通南坪,可以说是一个十字路口。而且,一出长江索道站,便直接到了此街中,所以,地理位置非常好。这些景色,在高空索道上看的十分清晰,景色缭乱,目亦张狂,赏不完的美景,看不够的风光,大概有八九分钟时间,缆车就飞到了另一边。看来,是因两江汇流,把山城分为三大部分,南来北往都有江的阻隔,由此,就诞生了重庆独有的交通工具——两条过江索道。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长江索道上看到的城市符号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它不但是城市今天的辉煌,还是城市明天的骄傲,人们可以在城市符号所蕴含的故事里,寻找到、感知到城市的前世今生,进而记住这举世无双的长江索道,并沉淀成一段抹不去的回忆。南回北行的景色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出站,只是在上新街站平台上观望了许久的风光景色。放眼四望,如长虹一样的长江大桥,被斜拉索装饰着,如同翅膀跃跃欲飞,但丢不下这人间纷杂的羁绊;南滨路上穿行的汽车,如根根羽翎射箭,前赴后继,似有呼啸传来;江面上缓缓行驶的游船,进入画面,拖起条条波痕,而周围的高楼大厦,高低不平的向我们叙说自己的前生后事。南滨美食街闲舒广袖,用甩出的袖子将人们引上了背后的这座山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怪不得南岸如此雄立,原来背后有着这样深厚广博的支撑。40分钟后,我们又登上了北回的缆车,这次,我面对长江大桥对面景色。眼前豁然开朗,长江无边无际铺展在脚下。从车窗看去,水天色彩迷朦,远山时隐时现,近水如锦似鳞。天边白纱如帘,脚下驰路若箭。正观察,空中一辆相向而行的缆车过来,交汇在长江上空。稍微晃动的轿厢,看似很慢,却在不经意间已擦身而过。这飞腾的交通工具,与时间达成了某种神奇而微妙的默契。长长的缆线连接起南岸和渝中。鳞次栉比的影子排列,与我们惜惜相别,身置的小小魔幻盒就这样飞驰而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静的长江中,几只小船在游荡。大江像母亲用双手轻轻地将小船托起,送向远方。客船划开深蓝色的湖面,露出一条雪白的尾巴。在这个船的世界里,或行或泊,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荡荡。船靠岸云集,是港最开心之时,十几艘船挤在一起一字排开,仿佛肩挨着肩。船上桅杆林立,红旗飘扬,给江岸装扮出多彩的景致。而岸港敞开怀抱,将一艘艘船轻拥着,像是对待自己亲近的人那般,显露出一种热忱的姿态。船的归港,为岸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岸赋予了美的愿景。岸因船而生动,船因岸而安心。此时看到的长江对岸,就是重庆下半城。清朝大名士赵熙曾诗赞: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重镇天开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东风。这里是重庆古城政治中心,聚集有川东道衙、重庆府衙、巴县县衙三级政权。抗战时期,蒋介石重庆行宫也设在那里。索道右下方,那一组黄色建筑群是湖广会馆,是清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产物。会馆群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年),清道光和光绪年间重建,距今已有近年历史。占地面积平方米,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湖广地区河泽众多,洪患常至,治水之神大禹因此广受民众祭拜。传说大禹之妻涂山氏是重庆人,随着湖北广州人迁居四川,禹王宫也随之而至。整体建筑成为古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重要历史见证。站在索道看湖广会馆,跳跃的色彩非但没有影响视觉和谐,相反,在朦胧的雾纱中却提升了画面的活力,或者说,让画面变得年轻了。前面是长江滚滚东逝,后面是多年沉默的建筑,在静静的伫立中,那些曾经的斑驳烟云,曾经的夺目辉煌,曾经唱不完的繁华、道不尽的沧桑,都在此时,向我们迤逦走来。缆车过江,脚下就是著名的滨江路了,准确的说,应该是长滨路。滨江路是由长滨路、嘉滨路、南滨路、北滨路这四条路,延伸形成“滨江环路”,用一条沿江把重庆主城合围。当重庆从一座码头城市走向多元化发展之后,过去因舟楫之利而兴盛的两江沿线,反而落荒,成为任江水吞没的滩涂、破败的老厂区、杂乱的棚户区。年至年间,渝中区开全市先河,建成滨江路后,人们才惊异地发现,被遗忘已久的两江沿线,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商贸、交通、文化价值。此后短短几年间,主城各区纷纷在两江沿线大兴土木,一条围绕重庆主城的滨江经济带显露雏形。全国临江而建的城市不在少数,对滨江带的打造各有特色,但就滨江路而言,重庆无疑是全国第一。这条道路北临长江,背依南山,历史悠久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开埠文化、大禹文化、码头文化、抗战遗址文化如珍珠般遍布沿线。从空中打望此路,确有一番风景。长滨路在年建成投入使用,与嘉滨路通过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广场相接。江边一排排通江达海的巨轮把重庆与世界相连,湖广会馆、珊瑚公园和滨江公园在路上依次排开,历史与现代、自然与繁华在这里相得益彰。舟行水中,车驰路面,本身就是一条生动的风景画。画中有长江春潮起伏的汇流、有春雨深巷卖杏花的生活、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浪漫情怀。所以,我以为,在空中欣赏长滨路,本身就像在默默吟诵一首美丽的诗词。眼前转到了北岸站点,它张开略显狰狞的大口来迎接我们。一面是江,江那边还有山,一面是城,城里面装着繁荣,真值得人去揣摩玩味一番。就这么慢慢的滑过,那淡定中慢慢呈现的画卷,不用思考,就凭着眼前所见随心而动。长江索道的右侧系老居民楼,20余层,没有电梯,从楼中间修建了人行天桥,方便居民上下楼。一旁还分散着谢家大院、尚悦明清客栈、胡子昂旧居。下方系望龙门缆车(轨道桥)遗址、重庆最老的古城墙以及棚户区。就这样,被缆车一闪而过,我们安全回来了。参观设备出门的时候,要经过“长江索道文化展览”大厅,里面摆放着拆卸闲置的原嘉陵江索道的机器设备,让人对重庆的索道设施有了基本的了解。比如28K交流电机,在介绍中写到,“为嘉陵江索道应急备用电机,当住驱动位置较大故障,无法在短时间内将索道车厢拉回站内时,可启用该电机,通过市电供电或自备柴油发电机供电,来将索道车厢及时拉回站内。”还有车位发送装置,“是反映车厢在线路中具体位置,并将其位置显示在操作台上,同时,还将提供运行减速信号,安全保护信号和完成车厢到站记录调试。”还有滚子链,“承载索道承载索的部件,索道在运行过程中承载索,会沿着一个较大的曲率半径,自动的做上下调整运动,以保证索道运行过程中,承载索受的张力基本不变。”还有支流快速开关,“它是大容量和中容量设备支流侧过载或短路保护装置,当发生故障电流时,它以最快的时间断开故障回路,以到达保护用电回路中真实用点设备的目的。”有平波电抗器,“用于电源整流以后的支流回路中,起抑制波纹电压及储能的作用,以达到平稳和较好的支流电源。”除此之外,还有导向轮、操纵台、调节柜等,从参观中感觉,我国索道设备还不是那么先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设施,据我所知,国内外很多著名风景区,都采用了观览索道,有的很是先进。初时我想,重庆这样红火的生意,为什么不投入资金进行先进设备的更换,让游人玩的更加惬意呢?经查资料得知,原来的嘉陵江索道,每趟缆车的安全运行必须配备8名工作人员,员工的月平均收入仅五至六百元。开始每年能收入万元左右。最后一年年60万都不到,亏损了万。在这样的基础上,还不能让员工下岗。为确保安全,每个月都需要进行一次索道检修,一年下来需要耗资几十万,电费也要用去几十万,还不用说那些设备的改造和更新。这样算,运作起来确实是个大问题,但现在长江索道这样红火,与嘉陵江索道又有了很大变化,就看经营者能否大胆引进先进设备,进行系统改造了。跨江索道,命悬“生死”一线,其身“悬”在空中,真是马虎不得,据说,现在长江索道已经进行了电气拖动系统改造,包括引进先进技术,通过数字化智能控制,实现轿厢按程序自动变速或停留。可惜,这些设备于此并无陈列或者显示。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条大型跨江客运索道,营运近30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有着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城市“空中客车”的美誉。而且,索道的修建攻克了许多难关,轿厢,采用飞机材料和工艺制成钢缆,专门定制,索道钢缆共有10根,包括牵引钢缆、承载缆和避雷缆,将第一根钢缆横贯大江两岸,是修建索道的第一步,为此,特地选择晴好天气,封锁长江航道,停靠若干轮船,工作人员将钢缆由一端传递到另一端,其它钢缆再通过这根工作缆进行固定。但是我认为,说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估计是没有出现死杀伤之类的事故吧,查阅资料,年11月15日,重庆晚报就报道过一起事故,“7点40分,长江索道在距离上新街站约6米时突然悬停,3分钟后,轿厢被慢慢牵引回站台,约50名乘客安全落地。经过3小时停运排查、检修,中午12点15分,索道恢复运营。这次故障也是电气控制系统一个元器件损坏,工作人员转换为人工控制,将轿厢牵引回站台。”微小的失算,可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在天险上运行索道,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事情,虽然拥有自动化电气和人工控制两套系统,但假如两套设备同时发生了问题该怎么办,比如天气,风向等危害来临怎么办。这些因素其实应该考虑进去,或者,可采取飞机的安全宣传方法,要有些宣传画,让游客知道发生危险时应该怎么办。再有,除了设备的检验,承载钢缆是保证安全的最大环节,不知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呢?对钢缆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又是什么呢,据我所知,换钢缆时,要慢慢放到江面的工作船上,让一头的工作绳垂入江中,再由工作船一点点把工作绳和钢缆送往收卷方向,江面也会因此短时断航。这样大的事情,目前,尚未有因长江索道换钢缆停航的报道,30年了,钢缆是不是应该换了呢?听起来有点杞人忧天的意味,但细想起来有点后怕,我们祈祷长江索道千万别有事故,因为它是城市的最亮丽之处,是城市的眼睛与品牌形象,是认识和了解这座城市的钥匙,是留存于人们脑海中的深刻记忆。长江索道,是山城重庆最富气质感的城市符号。“嘟”的一声,远处的轮船拉响了汽笛。缆车摇摇晃晃又开始渡江了,它承载着我们这些外地人对重庆的热爱,缆车的往返,也记载着关于重庆的许多往事。索道门前深街走巷觅新华,旧事当年忆若麻。老树藏荫空赍恨,长江收影略回跋。门前等久人尤续,壁上屏宽剧迩遐。队列弯曲出干道,闻声三里尽嘈杂。缆车龙梭瞬去过层纱,江中穿影倒丽葩。穾厦连绵携玉手,虹桥伟岸伴飞花。扁舟破浪骑汀线,瘦索弯身举拜嘉。方见归来车满座,云边凤轿又出发。北向南行的景色依虹双渡借腾空,江水凭骑偏向东。林厦冲冠钦索道,遥街赘脚任西风。地天隔蓦闻笛劲,南北穿梭由客惊。一去琼峰当劈雾,飞来身影裂长鲸。南返北行景色俯空探水半江蓝,云渡穿梭未等闲。厦望山门凭绿翠,舟停静画耐春寒。长滨骑岸青蚨道,短院遗居湖广年。待去瑶台只片刻,吹说眨眼又回还。参观老设备当年屡越水云间,曾霸江头两岸天,铁骨铮铮尤鸷悍,钢心耿耿自章丹。春华未敛英雄气,岁月难容佚老憨。默立窗边听滚浪,从来不肯道悲欢。







































新疆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抗复发工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zb/48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