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从山寨到誉满全球,日本制造是怎么走出这段


今天我们提起madeinjapan(日本制造),我们爸妈那一代几乎都是赞不绝口,什么摩托车、锅、收音机,都喜欢日本的,俨然是一个高质量的代名词。

但是你不知道,在更早以前,跟日本制造绑定的是粗制滥造的负面形象,不少欧美影视作品也都吐槽了这一点。

然而到了80年代,被粗制滥造和山寨缠身的日本制造突然摇身一变,像是觉醒了一样,成为优质制造了,更是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短短的20年,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打通了哪根任督二脉吗?

日本人当年为什么会选择山寨呢?

在《日本设计六十年》这本书里,内田繁说道:“日本的文化原本就是和外来文化共生的”,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主要的学习对象就是中国,在明治维新后,他们就又开始全面西化,从制度、文化、生活各个方面开始效仿西方,不断地学习加融合,最终才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

图片来源:Pexels

日本山寨最严重的时期应该是二战之后,大量的工厂在空袭中被摧毁,日本工业萎缩、经济萧条,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为了复苏经济,日本政府首先想到的是振兴贸易,那么就只能从模仿开始了。

除了看书学习之外,他们还从美国购买实物,并把它们拆得粉碎,研究他们的每一个零部件,拆完之后,再反向地把这个东西给造出来,针对这种行为,他们还取了一个非常科学的名词:逆向工程。

于是乎,在多方的努力下,日本产品开始畅销起来,远销欧美各国,但是毕竟刚起步,问题的随之而来,首先当然是产品的质量不过关,50年代的日本制造对世界来说,意味着低廉的价格和三流的产品,一些日本企业甚至把工厂开到美国乡村,以便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

另外就是包装抄袭,那时候大多数日本人并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明治维新之后他们一直都是实用主义,拿来就用,能用就行。

事实证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这种拿来主义确实是极大振兴了日本的经济,在短短十年内,日本人均GDP呈现了一个指数型的增长,正当日本人民沉浸在赚钱的喜悦中时,一记当头棒喝随之而来。

年,身为外务大臣的藤山爱一郎在访问伦敦时被记者团团围住,记者就问他关于日本抄袭包装容器的问题,当时所有人都通过电视机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画面。

其实早在7年前,英美德国就已经对日本的设计模仿提出了抗议,这一次,他们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么,日本究竟是如何走出这段黑历史的呢?

年,日本建立了“ 设计选拔制度”,G-Mark设计奖,目的是为了防止出口商品的知识产权侵害并选拔 的设计,像东芝电饭煲、富士电风扇、索尼收音机都获得过这一奖项。

当然还有产业定位精细化,日本人非常注重细节,把这种性格放到做产品上,就是把一件事做到 ,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创新。

一把菜刀都能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把它搞成几十个版本,洗一件衣服要从去污、柔软、芳香、除静电各种角度去开发产品,好用是好用,就是有点费钱...产品细分给日本带来的经济效益确实是巨大的。

还有就是提升产品的质量,60年代,日本拓展了(CWQC)全公司质量管理形式,一是全面控制,从技术到售后,全员参与;二是全面质量,内在和外在都兼修,而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索尼、松下、本田、夏普等一系列品牌迅速崛起,日本建立起了属于他自己的标签,为自己赢得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图片来源:Pixabay

不久之后,美日 打响,受广场协议的影响,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但是也有利有弊,真正 的日本企业在残酷的洗牌中沉淀了下来。

从被批山寨到享誉全球,日本靠设计和质量走出了这段黑历史。

从模仿到创新,是每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走的道路,这些年山寨这个词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小时候,跟madeinchina绑定在一起的更多的是廉价和低质量。

而这几年,大批中国品牌崛起,从基础设施到高科技领域,还有各种高质量的国创动漫和国货美妆,这一切都在飞速的改变所有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免责声明:所载图片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zb/120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