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笔者在德清一中读书时,曾见人民广场出现奇特的风。那天人民广场西南角突然飞沙走石,随即形成一个旋转风柱,向北缓慢移动,越来越大,越来越高。所过之处,尘土、杂物吸入其中,近旁行人无法站立,风柱移至广场北端时突然消失。然而,这自然之风虽然奇特,但远逊色于人民广场出现的社会之风。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民广场是德清政治运动中心,那里风云激荡。
年5月16日,中央下达“五一六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由此“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6月,德清的几所中学相继“停课闹革命”,迅速掀起大字报、破“四旧”、批斗会等活动,随后,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但是,当时的县城没有一个场地可以容纳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有碍运动的开展,于是决定在县城北门处修建人民广场。当时的北门,城门已拆除,城墙和护城河还在,周边荒地上搭有一些草棚子。护城河的北面是德清一中的操场。年八九月间,人民广场开始兴建。根据规划,挖平古城墙,把泥土填入护城河,再利用一中操场,建成一个多平方米的广场。施工时,发动各个单位开展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机械,肩扛手提。为了提高运土效率,在城墙上,用毛竹安装两根平行的滑轨,装满泥土的土笪(da)放在滑轨上,向下滑行。不久广场建成,广场的南端搭建了司令台。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会议期间,刊发《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提出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之后各种“造反”组织应运而生。刚刚建成的广场马上成了文革运动的中心,“战斗队”“兵团”“司令部”“指挥部”等组织在那里集结,召开向反动路线开火誓师大会。年2月,造反派组织在广场召开第一次炮打旧县委一小撮走资派大会,把已经调任平湖的德清县委原书记王若山揪回德清,押上司令台进行批斗,另有一批走资派作陪斗。台上走资派低头认罪,台下群情激奋,“打倒”口号此起彼伏。之后许多批斗会在广场进行。批斗会后,走资派被头戴高帽,胸挂大牌,拉出去“游街”。同年3月,德清县建立了革命造反联合总指挥部筹备委员会,简称“县联总”,有27个“造反”组织参加。5月,“县联总”进行整顿,开除8个下属“造反”组织,“县联总”正式成立。后来被开除的8个“造反”组织联合其他造反派成立德清县促进革命大联合委员会,简称“县革大”,也叫“红暴会”。从此两派对立,争斗不断。人民广场成了两派斗争的战场。有时“县联总”开大会,有时是“县革大”,有时台上台下两派发生冲突,场面异常激烈,火药味十足。随着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斗争会接连不断,规模小的在人民大会堂,稍大的在长桥北堍的十字街口,大规模的都在人民广场进行。当时还流行各种庆祝活动,凡有最新指示或中央决定公布,各单位都会组织人员在广场上集结等待,当高音喇叭里播报时,群众就会欢呼雀跃,然后敲锣打鼓,上街游行。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庆祝党的九大召开之事。党的九大于年4月1日至4月23日召开,会议在秘密状态下进行。通知24日将有九大会议消息,23日晚,人民广场上聚集了上万人,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人群中到处是横幅彩旗。九大对于德清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德清邮电局职工周志林当选九大代表,出席了九大会议。人们彻夜等待九大会议新闻公报。天亮了,广场上的高音喇叭响起了东方红乐曲,接着传来了九大会议公报。当播放毛主席作开幕词的录音时,全场欢声雷动,彩旗飞舞,锣鼓喧天,“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人民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随后欢乐的人群高举横幅,敲锣打鼓,喊着口号开始游行。游行队伍从广场出发,走直街,过长桥,转溪东街,跨东门城桥,从县东街再回到广场。游行的队伍如长龙一般,绵延好几里。年9月13日,林彪事件后,国家再度出现政治危机,广场上经常有集会活动。年,人民广场扩建,面积增至平方米,广场司令台移至东侧中间位置,显得更加气派。年“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人民广场又成了这场斗争的主阵地,广场司令台上派别之间经常出现抢夺话筒的状况,剑拔弩张,硝烟弥漫,广场上笼罩着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在那个年代,人民广场还经常举行公判大会,也叫“万人大会”。居民闻知会不约而同前往人民广场。犯人被五花大绑押上司令台,有时台上的犯人站成一长排,台下全是黑压压的人群,情景与古代法场相似。公判后,被判死刑的立即押上卡车,一般会运到德武公路跨塘桥以西的余英溪旁枪决。那时被公判的不乏政治犯。人们广场也时常放映露天电影,《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放映时,人们蜂拥而至,出现了数千人同看一个银幕的场景。由于这部电影的风格与当时的文革片迥异,人们看得如痴如醉,潸然泪下。唐山地震那一年,德清也时有地震发生,人民广场成了居民的避难所。很多人聚集在那里,有的干脆在那里搭棚子住下,还有的人把家具也搬到了广场,任凭日晒雨淋。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追悼大会在人民广场举行。司令台上挂满黑白横幅,正中间悬挂毛主席遗像,台上台下摆放花圈,来自全县各界的干部、群众按指定位置站立,大家戴着白花黑纱,凝神而立。这一天,广场也是人山人海,却没有往日的喧嚣,只有肃穆和哀伤。吴文贤摄粉碎“四人帮”后,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少了,广场的功能逐渐转变。年广场再次改造,修建运动跑道,增加体育设施,人民广场转向了运动场。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观点,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活动开始活跃起来。每年秋季,人民广场都会举办“小商品交流大会”。当时,十年动乱结束不久,商品相对匮乏,原来老百姓只能凭票购物,现在可以在广场上自由挑选商品,其吸引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小商品交流大会”期间,除了镇上居民,四乡八邻的农民也会聚广场,人民广场人潮涌动,各种摊位前挤得水泄不通。年,乾元镇在人民广场举办首届乾龙灯会,恢复了当地流传已久的闹元宵习俗。元宵节那天,乾元镇万人空巷,人民广场人山人海,彩龙飞舞,欢声笑语,龙腾人欢闹元宵。以后,人民广场又举办了多届乾龙灯会。年人民广场又焕然一新,跑道铺上了塑胶,设施进一步改善。在使用上,学校教学、运动和百姓健身、休闲兼顾,人民广场在和谐中依然充满活力。现在,每到傍晚,乾元镇人民广场是全镇最热闹的地方,孩童在广场草坪上追逐嬉戏,年轻人打球健身,老人沿着跑道踱步聊天,一派安逸祥和景象。人民广场从年建设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如果是一个人,已过了大半生,对于一个广场,也许只是刚刚开始。在过去的岁月里,人民广场与德清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它见证了过往时代的风云变幻。在以后的岁月里,人民广场一定还会演绎与时代相连的故事。宣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mp/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