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我在人民广场感知上海


你眼中的上海是怎样的?

是松江大学城的倾世繁华(划掉)

还是豫园城隍庙的古色古香

是文汇路的人来人往

还是外滩两岸的华灯璀璨

上海

不止眼前的松江大学城

还有远方的市中心

这一次

就请跟随班的调研队伍

到人民广场走一走

和上海再靠近一点点

01

走进市中心

作为距市区40+公里的松江大学城的离文汇路最远的华东政法大学的每个周末都要上雅思课的班的同学

对来之不易的进城机会都万分珍惜

一个个乖巧地排好队进入调(秋)研(游)地点

(今天我们都是小学生)

上海城市规划馆

也许“东方明珠”是上海走进你认知的最初印记,但你可能叫不出如今三座最高楼的名字;也许你记得《情深深雨蒙蒙》中依萍和书桓约会的外白渡桥,但并不知道这一经典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也许你熟记了历史书上浦东新区的发展历程,但不一定完全知道陆家嘴的前世今生。

而上海城市规划馆,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让你能够在五层楼之间、一个小时之内,穿越历史弄堂,纵览当世风云,远眺未来胜景。

左上:看复原雕刻,赏上海园林和戏曲之美

左下:览黑白旧照,忆上海滩往昔沧桑岁月

右图:在真·地图上,用脚步丈量上海

相信四楼展厅的城市建筑3D沙盘模型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将上海中心城区平方千米的宏大与米的高远浓缩在教室大小的沙盘之上。配合迷幻的灯光和场景的布置,穿过围绕模型的小道,仿佛一眼就能看尽申城全貌。

命题作文时间到!

谈谈你在城市规划馆的所见所闻所感吧

(滑动以查看全文↓)

从历史走来,向未来看齐

常韵文张虞茗赵煜铭尤文祎

黄喆惠石文彦赵卓越于以欣

为契合“感知上海”的活动主题,此次班级活动的第一站是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城市规划馆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到成长为以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绽放出海纳百川的独特魅力的历程,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使我们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与未来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馆一楼大厅的地面上粘贴着上海市的俯瞰图,从区域的分布可以大致看出上海近代的城市发展由黄浦区和静安区向外辐射。而进门最吸引眼球的要数以后大厅摆放的陆家嘴缩影雕像,陆家嘴作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在近现代上海的城市建设中毫无疑问具有标志性意义,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些年来的建设成果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馆中,一张张的老旧照片记录着上海一路走来的每一个脚印,通过照片可以清晰的发现黄浦江,苏州河等这些地标性的建筑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城市建设的变化。

不得不说,时代的变迁推动着上海的城市发展。首先从参观体验来谈,新技术的运用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市规划馆有一个模型展示厅,当你站在看台上面,就会像在上海的上空,俯瞰城市之景。从外滩到虹桥飞机场、从世博园到陆家嘴,城市地标性建筑的一览无余,这不仅加深了游客对上海的感知印象,也使得参观变得高效有趣,提升了参观效果。通过“上海市内环线内主体模型”的展示,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现代化,体会到内环线内规划与现状的城市景观,感受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视野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上海作为现代化的大都市,经济的中心,在这里,聚集着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民,不同人的大量聚集,就需要更完善的城市规划使上海这座城市可以紧紧有条地运转。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上海城市的各种问题如中心城的人口和建筑过于密集、布局混乱、市中心地区商业服务设施过分集中、城市各分区之间缺乏必要的分隔和绿地、卫星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单一、市政公用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已经在城市规划下逐步的改善。现如今,在距市中心30~4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闵行、嘉定、松江等卫星城基本建成,更有配套地铁设施,而根据上海市未来的发展规划,到年建成14-18号线,到年建成19-23号线及嘉闵线和崇明线等计划,也将使市民的日常出行更加便利环保。

如今,上海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已达到一定火候,但是飞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全球化、市场化与信息化的深度发展,上海在城市功能转型、人口持续增长、环境资源约束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凸显,对于上海未来的发展,我们想从交通问题和住房问题两方面来阐述。

首先,大量的人口造成了交通的拥堵严重。近年来上海交通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本的交通问题,由此看来,交通法规的严格执行是必不可少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认为还是需要坚持严格执法,当严格的执行成为一种常态时,人们对于交通法规的遵守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除此以外,对于交通道路的规划设计也很很重要,适当的道路规划,对于减少交通问题也会有所帮助。其次,上海住房问题也难以被忽视,高房价使大部分人无法轻松买房,对于长期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们大为不利。

毫无疑问,上海若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立足历史新起点,适应发展新趋势,应对发展新挑战,迈向发展新目标。城市在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规划也不能停息,在上海的今后的规划中,我们想,经济效益已不应该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环保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应是以后建设规划的核心,这一点也在馆中所展示的上海未来发展的各项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目前的城市建设而言,河道治理,郊野公园,绿地覆盖等项目都在让上海更加完善,更适宜生活。

上海的城市规划师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核心理念逐渐完善上海的城市建设。上海,一个原本简单、朴素的小渔村,因为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逐渐有了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由此产生的建筑风格的差异也昭示着官僚阶级和底层人民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而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深入人心的今天,贫富差距不断缩小,上海的建设无疑也在朝着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方向不断努力着。从在中心城区规划确定了1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展示文化自信心;到在馆藏三楼的采用声、光、电集成技术,反映的上海至年内环线内规划与现状的城市景观,我们看见了一个建筑极具人文关怀的充满柔情的上海;再到四层的中近期建设规划深水港、航空港和信息港、黄浦江开发、苏州河的综合治理,上海贯彻落实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是会遇到问题的,如何处理问题,可能就决定了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尽管上海这座城市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了许多挫折,但上海人民正以其智慧共同构建一个更为繁荣、美好的上海。我们相信,未来在合理的规划之下,一定会激发全社会的文化活力,鼓励城市文化进一步包容开放,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塑造兼具人文底蕴和创意时尚的现代都会,使得全体市民和国内外来沪人士感受到上海的历史沉淀和文化氛围。而上海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我们对上海未来的发展始终抱有着乐观积极的态度。

总之,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博物馆

“了解一个城市,就要走进它的过去”,踏入博物馆,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突破时空限制,最近距离地接触历史感知文化。通过参观上海博物馆,欣赏穿越几十世纪的珍贵文物,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魅力,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博物馆里的宝贝和班的小宝贝们)

魔都吃喝小分队

我们在城市规划馆里“指点江山”,也在上海博物馆中踏古访今。但来到市中心,怎么能不去吃吃喝喝玩玩??那天大家朋友圈的画风都是这样的:

吃的喝的是这样的:

感知到的上海是这样的:

为提高调研活动的涉及面和丰富性,增强同学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我们鼓励同学们在完成集体调研后,在上海其他人文景点继续“感知上海”。通过走访上海郊区的古镇,体会上海的历史韵味;欣赏外滩的近代建筑,领略上海的百年沧桑;参观浦东新区的新式建筑,感受上海发展的高度和速度;等等。

总的来说,在市中心的这一天,我们不仅从宏观上感受了上海的繁华气息,更从城规馆的一张张照片、博物馆的一个个展品上,打开了上海的独家记忆。不管你是生在上海长在上海,还是初来乍到初次见面,相信在一天的游览和调研后,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2

将调研进行下去

调研时的每一次驻足都不是浅尝即止,每一次回望都闪过思想之光。

在上海市中心的实地调研之后,大家又通过查阅图书馆馆藏、浏览网络资源等多种方式,继续和深化调研活动,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统一起来。

还有同学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开展街头随机采访,听听市民游客的心声。

#在上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3

调研成果展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可以说大家是大有收获,从团支部存档文件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

通过分析各组提交的调研结果,我们选出了本次调研活动的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材料综合各小组调研报告)

海派文化

上海近代的沧桑历史使之既有江南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形成了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的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体现在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海派文化体现在建筑上,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风格独特的“世界建筑博览会”;体现在文艺上,出现了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体现在饮食上,它荟萃了展示域内川、粤、京、鲁、江浙、淮扬等地特色菜系、传统名点和茶酒文化的馆堂楼肆,而且汇聚起散发着欧美情调、各国风味的西餐馆、咖啡厅;等等等等。

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这个词无疑是今年十九大的热点,反映出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新要求。而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即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城市发展最终要满足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深入人心的今天,上海也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达到共同富裕;上海至年将在内环线内规划一系列城市景观,我们看见了一个建筑极具人文关怀的充满柔情的上海;建设规划深水港、黄浦江开发、苏州河的综合治理,上海贯彻落实了十九大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

未来城市

十多年前在上海:最宽阔的道路也不过就是双向四车道;人们出远门通常只能依靠公共巴士;从浦东到浦西很多时候还要坐轮渡。而现在呢?双向八车道的道路已经是基本操作;地铁基本能方便快捷低价得通往上海的各个角落;浦东浦西之间的来往再也不会成为一个问题。曾经,金茂大厦就代表着上海的高度;大型商场只会出现在内环内;黄浦江上也只有南浦大桥。现在,金茂大厦只够得上上海中心的腰,大型商场遍地开花,跨黄浦江的隧桥不计其数。

过去的辉煌并不会造成懈怠。未来5年,上海要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创新之城充满活力、更有朝气;人文之城公正包容、更富魅力;生态之城更具韧性,更可持续。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到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全面提升配置全球市场资源和要素的能力,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上海这座城市,既有过去的沧桑印记,又有如今的辉煌成就,更有未来的美好蓝图。上海这座城市,是一座属于未来的城市。

感知上海的调研旅途已经结束,但我们还将在学习十九?、融?新时代,阅读上海、感知社会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走进一座城市,回味它的故事,然后继续我们的生活。

下(学)期再见

END

推送文字+编辑:陈锐

调研报告:张虞茗各小组

图片来源:黄喆惠石文彦陈锐赵海燕黄晨张虞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







































寻常型白癜风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mp/14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