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长安外郭城主干街道具有流动性、延伸性、开放性、公共性、公众性等特点,以及宣示、警示、炫示、舆论与信息传播多项政治与社会功能,是当时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在坊市制向街市制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街以其独具的特性,在城市社会变迁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者/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原载/《文史哲》年第4期,第79-86页
古典戏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草民(或民妇)当街拦官轿(甚至是御驾)申诉,其场面之凄惨,围观群众无不恻然动容,从而引出一桩千古奇冤的大案。那么,我们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拦轿的地点往往选择城市最主要的街道,二是当街拦轿产生的社会效应的辐射力和穿透力,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甚至上动天听,直至历千百年演绎而久传不衰。那么,具有典范意义的唐长安城,在相对封闭的坊市体制下,街作为不可或缺的区域空间为城市社会搭起了什么样的舞台?而城市社会在这一相对开放的空间区域,利用其所具有的社会公共性和公众性特点,是如何演绎和开拓历史的?尤其是长安这类具有典型意义的都城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街所营造的社会空间?
一、长安城的区划与地域空间分配
唐长安城,因其宏大的规模、严密的制度和整齐划一的坊市,成为史家心目中古代城市的典范。唐朝都城长安外城城周为36.7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唐长安为三重城,分为内城和外郭城。内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包括北部的宫城和南部的皇城。宫城即“大内”所在,皇城是中央官署集中区,外郭城则主要是以“坊”为区划的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三重城功能各有分工。南北十一条大街,东西十四条大街,将外郭城分为坊(包括东西两市),中央大街名为朱雀大街,南起外郭明德门,北至皇城南中门朱雀门(向北延伸至宫城南中门承天门)。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将外郭城坊市分为东西两街区,东西两市,位于街东和街西中间偏北,各占两坊之地。宫城占地面积约为4.2平方公里,皇城占地面积约为5.2平方公里,外郭城占地面积约为74平方公里。
长安城的外郭城,就其区划,应该拥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地域空间,一是由街道划分出的坊区,即城市居民居住区;二是市区,属东市与西市,即商品交易区;三是街道构成的区域空间(可简称为街区),即城内公共交通与公共活动区。都城作为城市社会的载体,具有地域空间与社会空间两个有区别又不可分的研究领域。人们在研究长安城时,因其严密规整的坊市制,而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mp/1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