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秋雨季后
西安可以说是“泡”在水里
那雨下的
“
“跟依萍找她爸要钱那天一样大”
“像贺涵在高速上接罗子君那天一样大”
“像杉菜离开道明寺那天一样大”
”
好不容易,今天上午稍有喘息
下午便又乌云密布、阴雨连绵
而且,据说要到20日才能结束
连续降雨
造成城市道路积水等问题
总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很大困扰
于是,“海绵城市”理念
再度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回顾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年起,中国陆续开展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和试点。
事实上
“海绵城市”的功能不止于
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对解决如下环境问题
也具有重要作用
1
城市里水蒸发更快,容易产生热岛效应。
2
地表径流会带走大量地面垃圾,变成污水排入周围水体,造成面源污染。
3
水渗透不力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以及表层土壤干燥,久之容易大面积地基下陷。
“海绵城市”严格遵循“渗、滞、蓄、净、用、排”一体化系统,构建城市雨水利用的生态格局。下雨时能够做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生态效果,实现城市人与水的和谐。
西安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如何
西安的海绵城市建设
绝不仅限于雨水利用
还在水环境、水污染和水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
西安市小寨区域
西安市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于年7月4日开工,这是国内首例在建成区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改造提升城市环境的建设项目。
这一项目设计总面积20.15平方公里,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方针,通过低影响开发理念(LID)海绵化改造、排水管网提标、雨污分流改造和超标雨水蓄排设施等建设,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目前,西安小寨海绵城市6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1个,整个项目将于今年年内竣工。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之间的西咸新区就被批准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沣西新城作为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传统的地下排水管网,已逐渐被绿廊、植草沟、蓄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地形竖向”设计所代替,并利用技术创新使硬化路面更具透水性,让降雨等形成的地表水能更好实现自然渗透,完成净化和积蓄。
目前,沣西新城持续3年监控的10个积水易涝点,已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全部消除;而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让沣西新城同一时期平均温度较相邻的西安、咸阳两市低了1摄氏度,地下水位也较年回升了3.43米。
那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的
“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可供借鉴呢
世界8大海绵城市的绿色经验
1、英国伦敦
最为典型的就是伦敦奥林匹克公园,这一占地公顷的公园灌溉用水完全来自于雨水和经过处理的中水。此外,公园还将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给周边居民,使周边街区用水量较其他类似街区下降了40%。
2、荷兰鹿特丹
在市中心“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平时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而当暴雨来临时,由于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雨水不仅可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3、法国巴黎
巴黎的水循环系统堪称世界范围内大都市中的典范。年,著名设计师奥斯曼主持改造了被法国人誉为“最无争议”并基本沿用至今的水循环系统。奥斯曼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人体内部的水循环。他认为,城市的排水管道如同人体的血管,应潜埋在都市地表以下的各处,以便及时吸收地表渗水。城市的排污则如同人体排毒,应当使污物沿管道排出城镇,而不是直接倾泻于巴黎的塞纳河内。奥斯曼的这一设计理念避免了巴黎市在暴雨时的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缓解了瞬时某一地域的排水压力。
4、韩国首尔
将人行道等设施的透水性列为义务性措施,引导城市拆迁改造工程优先考虑水循环恢复。进行水循环改造,包括铺设透水地砖、建造雨水花坛、设置雨水收储设施。
5、日本东京
位于东京外围琦玉县春日部市的“东京外围排水系统”。该系统被称为世界规模最大,深埋地下五十多米、全长6.3公里。系统由五个巨大的圆柱形蓄水坑、宽度达10米的输水管道,以及更为巨大的“调压水槽”构成。
6、德国柏林
柏林的地下水道长度总计约公里,其中一些有近年历史,分布在柏林市中心的管道多为混合管道系统,不妨碍市内地铁及其他地下管线的运行。而在郊区,主要采用分离管道系统,即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不同管道中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水处理的针对性,提高效率。
7、美国纽约
地下排水隧道宽敞,水流平静,好似地下迷宫。在纽约这个暴雨成性的城市,它有足够的担当来确保雨水畅通下行,不在路面形成积水。
8、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一个雨量充沛的热带岛国,其最高降雨量在近30年间呈持续上升趋势,却鲜有城市内涝的情况发生。雨季时,虽每天都有数场“说来就来”的瓢泼大雨,但城市内均未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这一切要归功于设计科学、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
陕西生态环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mp/1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