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上海女孩王菊飞驰的城市和飞奔的女孩从星发


在“老派时髦词汇”里,喜欢用诸如“少女风”、“欧美风”之类的词分类女生的风格。年,以踢馆选手参加《创造》的王菊,大抵是以所谓的“欧美风”在众多“少女风”之中脱颖而出,成功出圈。而在她出道后这三年间,更多关于女性的价值观在被讨论,从女明星到素人女孩,更多人都更加娴熟地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而这样的定义词也已经不再流行,越来越多的女孩在用自己的穿着、思想和言行去证明做女孩的唯一标准——自己定义自己。抛开那些单一的标签,和王菊从她生长的故乡上海聊起,你会发现王菊所散发的气质,多元、时髦、自由,和这座城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总策划|许玥撰文|小声编辑|李琦

01浪漫就是手牵手在外滩边荡马路

对儿时的王菊来说,少年宫是她在上海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我从小就在少年宫里面学跳舞,学表演。所以从小学、初中、高中这么多年,学校一直在换地方,可是少年宫一直没有改过,一直就是那个地方。”小时候日复一日的练习,让她从小就种下了对舞台的热爱。王菊出道之后,她的母校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引起了热议。这所蜚声海外的女子学校,也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母校。学校在当年就有厨艺课、烹饪课和各种注重德育的课程,王菊记得当时学校的一个特色就是排球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排球,经常会有排球比赛。她说,“我们学校里的特点就是活动很多,但大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时光很好地培养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张爱玲曾经这样形容上海:“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对于王菊来说,也是那些街边的小店、小酒馆组成了她在上海的很多美好记忆。出道三年以来,王菊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工作,偶尔回到上海,她都觉得有一些小惊喜。如果想在上海偶遇王菊,在哪里的可能性最大?她回答说:酒吧。王菊太喜欢上海的小酒吧了,“可能因为竞争激烈的原因,上海每家酒吧都希望做出自己的创意和特点,所以每一家的灯光、设计、调酒,都很不一样。探索新酒吧是我的乐趣,所以我很少重复去某一家店。不过我选择的时候,会尽量找不那么‘网红’的店。”除了探索新鲜的小酒馆外,王菊还喜欢上海街边的普通小道。她最喜欢武康路,“那边路面窄窄的,道路两边都有梧桐树,到了晚上,车很少,很安静的时候,走在那里就会很有感觉。”在上海度过了自己青春期的王菊,记忆起关于上海最浪漫的事,是在谈恋爱的时候,和当时的男友手牵手在外滩边上荡马路、看夜景。“荡马路”是上海话,王菊解释说,意思就是逛街、散步、压马路,没有很强的目的性的,跟朋友或者跟男朋友在路上,很轻松的行为状态就叫荡马路。一座城市里,像外滩这样地标性的游客打卡圣地,依然能在城市的巨变下给当地人带去一如既往的惬意,是难得且幸运的。02嗲,是一种Q弹的糯米!“嗲”,是对上海人的典型印象之一。问到王菊对这个词的理解,她说“嗲就是撒娇的一种吧,一种状态,就是‘发嗲’。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食物,就是糯米,因为上海吃糯米类的东西会比较多,我也很喜欢,糯米就是软软的、有弹性的,一般来说都是甜口,‘嗲’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有些类似上海姑娘的性格。这跟我们的语言有关,上海话听起来就是会比较嗲。”当被问到自己是不是一个“嗲”的姑娘时,她说,”我很少发嗲,我就不是一个会发嗲的女生。”每次认识新朋友,大家都不会猜到王菊是上海姑娘,但她也认为,上海姑娘是怎样的,没有所谓的一个标准定义,她从小就习惯了这座城市的海纳百川。“我从小到大身边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很多元化,周围人的思想也都比较开放。”王菊记得小时候的上海,在街上就有不少的外国人。小时候陪父母去人民广场转悠,碰到外国人问路,她爸妈就会很激动的说,你听得懂吗?你能跟人家交流吗?和王菊聊起上海那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她说“全天24小时你总能找到吃的、喝的、玩的地方,无论你在几点醒来,你会发现这城市是不睡觉的,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但王菊不觉得上海是只属于年轻人的城市,她认为上海的魅力就在于,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份很适合自己的生活。当年王菊参加选秀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身上那股“想被看见”的劲儿——抓住一切机会、不羞于承认自己的野心。问她,这也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吧?她自嘲说,“那叫求生欲,选秀里人人都有,我只是比较幸运。”“从一个素人,做到我现在最想做的职业,这也许就是生命力吧。但我觉得这不是只有我才有的,每一个人在努力生活人都充满了生命力。生活就不是直线前进的,它是一个曲折向前的过程,可能会绕很多弯,努力生活的人,总会想到办法去到自己想去的远方。我现在也在努力,为了表演事业去学习很多东西,同时也努力着不跟以前的生活太脱节。”她说到“不脱节”时,提到了自己以前总是坐地铁上下班,也可以毫无顾虑的去探索城市。她希望在当一个女艺人的现在,依然能够时不时地“接接地气儿”,随时回到充满熟悉烟火气的市井之中,荡荡马路,看看夜景。QAQ:在你心中,上海哪里最有春天的感觉?A:王菊:公园吧。上海的绿化其实一直都做得很好,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去森林公园,因为离我家比较近,每次去能躺在草地上,还能野餐,还有专门的场地用来家庭小烧烤的。Q:提到上海映入您脑海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A:王菊:城隍庙。Q:请用三句话描述一下现在的上海和您儿时的上海的区别。A:王菊:城市比以前更新了,酒吧比以前更多了,外国人比以前更多了。Q:如果说只能用三个具体地标来展示上海的春色,会推荐哪三个地方?A:王菊:森林公园、顾村公园、人民广场。Q: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个地方?A:王菊:前两个地方都是自然风景,春游、踏青很适合。人民广场是上海人最多的地方。Q:请您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您对上海的感情。A:王菊:生我、养我的地方。Q:如果说让您推荐给大家去上海一日游,你有没有什么线路给大家介绍一下?A:王菊:如果是年轻人的话,我可能会推荐他们去新天地,或者东湖路,那边酒吧比较多,法租界、外滩也可去,外滩有些餐厅不错。如果只是来打卡上海,那就是东方明珠、经贸大厦之类的啦,还有城隍庙、九曲桥。Q:您去逛这些地方的时候,会不会也像大家一样经常拍照、打卡,有没有一些拍照技巧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A:王菊:说到点上了,我从不拍照和打卡,因为我觉得这个事情太做给别人看了。这也是我经纪人经常会头疼的事情,因为我经常出去,但我很少拍照。我如果出门跟朋友在一起,会更在意我跟朋友相处时间。可能因为我的工作本来就需要有很多镜头和拍摄了,所以在生活中我反而回归简单,没有那么爱拍照和打卡。如果拍的话,我也只喜欢拍比较自然的记录。Q:您最近在《奇葩说》里的表现很亮眼,您以后会想从事一些语言类的工作吗?A:王菊:当然不,我是要做演员的,也已经拍摄了新剧,即将上映,我会坚定地走演员这条路。语言类工作只是一个插曲,我并不希望大家觉得我要从事这类工作,其实我非常害怕接主持人,辩论,或者讲脱口秀等等之类的工作。Q:为什么想做演员?A:王菊:我从小就知道我要做演员。我喜欢舞台,因为舞台是另外一种表演的载体,在舞台上也是一种表演,唱歌、跳舞也是一种表演。但是我更想做的是演员,它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体验不同的人生。Q: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演员?A:王菊:我喜欢刘玉玲。她是我近期最想努力成为的榜样,她是从演员一步一步做到现在的,自己还可以做导演,我觉得很厉害。版权声明转载请联系后台,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想勾搭主页君,可以加我们私人号:生活家LIFE+ID:lifeofwealth我们还为你准备了更多目的地实用指南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国内:西藏

北京

港澳

台湾

川渝

湖南

云南

江浙

东北

内蒙古

新疆

福建

西沙

甘肃国外:日本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新西兰

俄罗斯

东欧

中东

非洲

欧洲

大洋洲

南亚

韩国

朝鲜

南美

东南亚

以色列编辑:李琦主编:许玥投稿:all_travel

ife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ls/84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