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央媒看襄阳丨襄州基层治理被农民日报推


9月10日,《农民日报》5版发布通讯《文明乡风化育和谐生活——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以文化振兴推进基层治理》,介绍襄州区文化引领乡村治理的经验成果。

一路一景的文化长廊,郁郁葱葱的绿化带

美不胜收的文化广场,小花园随处可见

翠竹、绿树与红色外墙相互映衬……

在湖北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毛岗村

处处彰显着新时代农村的美好与活力

毛岗村只是襄州区乡村蝶变的一个缩影。通过组织力量深入挖掘各村风土人情、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文化资源,精心提炼一个主题,采取保留、修复、重建等措施呈现历史场景,展示人文价值,襄州区许多村庄提升了综合治理能力,实现了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一块民约碑 探寻文明治理密码毛岗村位于襄州区黄集镇西马张河水库西岸,一直以来都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文明村。年,毛岗村发现的一块清朝光绪年间“村规民约”石碑,解开了该村乡风文明历史悠久的密码。该“村规民约”共有9条,涉及民众生产生活、乡风民俗等方面,主要有不准散养家畜践踏庄稼,不准开设赌坊引诱良善子弟,不准以寻草之名偷割青苗,不准以捡麦穗、稻穗之名偷割庄稼等。石碑的发现,更加坚定了毛岗村群众将良好乡风文明传承下去的信心和决心。村民们就地将石碑保护起来,并在旁边竖立了一个新的宣传栏。宣传栏上有对碑文的解读,也有毛岗村最新的村规民约。为了让新的村规民约发挥作用,该村新修建了近米长的文化长廊,每年开展一次践行村规民约“十星级文明户”“最美毛岗人”“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等系列评选活动,并进行张榜公示宣传,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也为传承良好家规家训、创建“五好家庭”提供了一个展现平台。

村民向中小学生讲解毛岗村乡风文明的悠久历史。秦艳如王亚楠 摄

“能够获得这个荣誉,全家都特别开心,这是对我们家非常高的肯定。”毛岗村“十星级文明户”获奖村民范艳平欣喜地说道,“以后我会继续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提升自己,服务群众,为毛岗村添砖加瓦!”8月26日上午,毛岗村举行践行村规民约“十星级文明户”表彰大会,共有10户文明户获此殊荣。在重视村规民约的同时,该村还把乡村文明与法治宣传作为乡村和谐的重要抓手。在原来的毛岗村公园内兴建法治文化小公园,赋予文化公园全新的普法功能,园内设有法治长廊、议事亭、法治宣传牌等多种法治元素,达到现代法治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境,推动了法治文化载体不断创新,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一场皮影戏 积淀文化幸福密码外沟村地处“南通巴蜀、北达京都”的重要交通驿道——襄州区古驿镇南,省道穿境而过,紧邻国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外沟村开启了百姓的“幸福密码”在外沟村新建成的乡村文化展示馆里,70多岁的皮影艺人李有生这些天特别高兴,他每天穿着喜庆的唐装,在多平方米的展馆里忙碌着,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表演自己拿手的皮影戏,并不知疲倦地介绍着陈列的老物件。李有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大越调皮影戏唯一传人,他用了一辈子的皮影戏家当如今在外沟村展示馆“安家”。近年来,外沟村深入挖掘传统技艺,打响了“皮影戏”文俗馆的招牌,吸引资金、项目投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坚持多元、绿色发展理念,在现有水果采摘、蔬菜种植基础上,鼓励种植户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打造集体经济增长新引擎。随着资金、项目的引进,外沟村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而且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古驿镇外沟村大越调皮影戏第四代传承人李有生表演大越调皮影戏。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龚良杰摄

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精神面貌也跟着提升了。外沟村利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播正能量,通过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劳模、老退伍军人等“五老”人员的道德规范影响周边村民,增强乡村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底蕴,为自治和法治赢得情感支持、社会认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该村还积极完善道德讲堂、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善行义举榜等文化功能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文体器材。与此同时,外沟村正积极打造一个与美丽乡村相关的文化项目,组建一个传承“非遗”的文化团队(皮影戏、腰鼓队等)。一个工作室 解读邻里和谐密码“定分止争、和谐快乐”的标语随处可见,一幅象征和气和谐的荷花图挂在大厅……走进襄州区黄集镇彭王村“高中山工作室”,翻开一本本卷宗,仿佛走进了一场场矛盾纠纷成功化解的现场。从事村治保调解工作28年、已65岁的高中山,为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千余起,无论是邻里间宅基地、土地纠纷,还是夫妻吵架等家务琐事,他都一管到底。在历经试点后,去年初,黄集镇在各村成立“高中山工作室”,并让全镇30多名村调解员“跟班”,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拳头产品”,树立化解“小纠纷”的调处品牌。如今,黄集镇辖区38个村(社区)全部成立“高中山工作室”,建立率达%,全面搭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缓冲区”。这38间工作室通过统一标牌标识、统一业务培训,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发挥着典型示范作用。“坚持矛盾纠纷不上交,基层调解员学‘高招’,让矛盾纠纷尽量在基层化解。8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还有20%在镇一级化解,体现出推广价值。”黄集镇党委副书记田长海说。“让更多的‘高中山’出现在出警现场,这标志着警调衔接机制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和公安工作有机结合。”黄集镇派出所所长张恒小说,打造“高中山工作室”调解品牌以来,民警将20%的精力投入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据悉,襄州区以镇为单位,深入开展“一镇一特”平安示范品牌创建,全力培育基层品牌,已创建了古驿镇“敖大焕四心工作法”、黄集镇“高中山调解工作室”、张湾办事处“姚克勇优秀调解员工作室”等特色品牌,全区个村和20个社区的调解组织已全面建立健全,促进了邻里和谐。主办单位:襄阳市作风办内容来源:农民日报编辑:王晓校对:杨霞审核:蔡彦燕终审:江伟兵推荐阅读

?3个城区,5家企业,乐成书记都提出了同一要求

?襄阳市政府发布公告

?襄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聚力抓好作风建设

文末点一下“在看”

让更多小伙伴看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ls/72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