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不到20msup2的小店,坚持了二十


在每一个南方人的记忆里,最能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唤醒一天活力的小笼与馄饨。

我大临沂虽然在北方,但是广大吃货们吃起来不分南北,不管是大包子还是小笼包都一样爱。在新华路里藏了一家上海小笼包店,凭借二十多年的手艺,就这样偷走了临沂人的心。

▼▼▼

不到20m2的小店,4张桌子,一天屉小笼

在新华路与银雀山路交汇处往南,有这么一家不到20平米的包子店。这里没有环境可言,门口放着蒸小笼包的炉子,进门便是小桌和老板的小笼包操作台。

在包子铺外面,有时候摆放着几张四方小桌,屋内狭小的空间也只能够容纳4桌人。像这样接地气的小店,在人民广场附近并不少见。

老板在开这家小笼包子店之前,几乎跑遍了整个全中国。两年前,老板来到了临沂租下了这一家店面,在人民广场附近开起了一家小笼包店。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短短两年,24个月,时间不长,但是包子店每天都会有很多食客来光顾,基本都是熟人带熟人。口口相传,赢来的好口碑也是不计其数。

小笼包店每天从早上六点营业到晚上七八点,食客们是络绎不绝。早上七点到九点,是店里的第一个高峰。

虽客源不断,但经验老道的老板不紧不慢地包包子,绝不会“以快制胜”去敷衍了事。遇到老顾客,基本都不用跟老板打招呼,老板会细心到你好的是哪一口。

在这里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能一览而尽。有吃完小笼包后急急忙忙赶公交车的上班族;

也有退休的叔叔阿姨,坐在这里来一屉小笼一碗紫菜汤和旁人扯谈的;

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带着自己的孙儿来吃早饭的。这才是老百姓安逸的生活的写照吧。

在全国开出名气的小笼包竟然来自一个浙江小镇

作为一个浙江人,第一次在北方看到杭州小笼包的时候还是挺吃惊的,要知道杭州的小笼包是不会说自己是杭州小笼包的!后来在浙江绍兴求学后才了解到,浙江之外的杭州/上海小笼包店,大多数都是嵊州人出去开的嵊州小笼包。

嵊州人民到外地做小笼包的生意,担心家乡没什么名气,于是借了杭州或者是上海的名头来打广告。这些店里的“小笼包”都是发面皮子,肉实油重,十足就是个缩小版的肉包。

在绍兴上过学的我,当然知道小笼包的地位。说到嵊州的美食,小笼妥妥的第一,其中数鲜肉小笼和豆腐小笼最有特色。

20多年手艺练就一双包小笼的巧手

老板进入小笼包这个圈子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初中还没毕业,就开始学习做小笼包。照着这么算,老板也是小笼包界的老师傅了!

小笼包的做法很有讲究,从揉面、切面到每一个面皮的揉擀,工序简单不繁琐,花费功夫可老板却从不马虎。

左手摊面皮,右手握馅儿,逆时针一旋,运指如飞,一只小笼包一气呵成。包子排列整齐,装笼、上蒸笼,蒸上个五六分钟,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就可以上桌。

每个包子的皮都是薄厚均匀,肉馅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加上充满江南风味的香葱,调味简单,味道也十分纯粹。

唤醒你每日活力的招牌鲜肉小笼包

小笼包一屉10个,用江南特有的“鲤鱼嘴”开口,可以让包子更快的蒸熟。

吃小笼包,铁定少不了醋和辣椒这个老搭档。舀一勺自制的辣椒油,浇上为包子提鲜用的醋,一碟秘制蘸料就这么完成了。

先吃一口原味的小笼包,再蘸上点辣椒醋,两种不同的滋味在你嘴里绽放。小笼包香气扑鼻,里面的肉馅扎实有弹性,一点也不腻。

小笼包一口咬下去,发面的皮子松软,薄厚相当,肉馅的汤汁已经渗入到了外皮中,不会像灌汤包那样流出烫嘴的汤汁。这一口,肉馅鲜香十足。

真的是无比怀念的味道啊!

一屉小笼一碗汤的讲究

吃小笼包,除了特制的蘸料,一定还要配上一碗汤。不管是紫菜汤还是小馄饨,都能将小笼的味道发挥到极致。

这家小笼包的紫菜汤,蛋花满满,看着就超满足。

馄饨现包现做,馄饨皮爽韧,肉馅鲜美。馄饨的皮很薄,薄到可以透光。南方似乎偏爱海味,一碗馄饨必有紫菜和虾皮来提鲜,再讲究点的,还要用猪油来做汤头。

一口小笼包,一个馄饨一口汤,简单的食物,带给人们的却是大大的温暖。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小店,才能让我们在早餐这短短的时间里,感受到熟悉的市井气息。

临沂坊巷的口碑美食

上海小笼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ls/54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