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受到今年首个台风“尼伯特”影响,高温天气和雷雨天气交叉光临,“烧烤”模式下一言不合就下雨让南沙市民大呼“反应不过来”。但是,位于南沙城市客厅中心的市民广场却是别有一番风景。记者实地体验发现,暴雨后的市民广场,行人在木栈道行走一圈后,鞋面完全不会沾湿,雨水也不会淤积在木栈道上。
万达正对着的南沙市民广场上的下沉式生态草坪
记者从南沙区建设局和基建办了解到,目前市民广场已经基本完工,“不湿鞋”得益于应用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生态排水沟、下沉式草地、水生植物滤过等设计,实现了海绵城市的功能。
最大程度留住自然水
暴雨一停,记者在市民广场行走时发现,不仅栈道上没有一点积水停留,连中央的大草坪上都仅有湿气不见水滴,难以想象刚刚还有一场暴雨降临。木栈道旁边的阶梯式草坪上,可以看到有一些雨水正在被土地和植被吸收。
南沙城市广场一角
据了解,南沙市民广场开始进行图纸设计时,设计团队便将这一先进的理念融入了整个市民广场的规划之中。目前在接近尾声的一期建设中,三个地块共建设铺设了超过米长的生态排水沟,在局部地段也建成了滨水净化带和生态草坪,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吸水、渗水、蓄水作用,最大程度利用大自然留住自然降水。
细节构成海绵城市
据了解,生态排水沟由软性透水管、透水土工布、砾石、粗砂等材料组合而成,管渠上覆土种植了吸水植被。当雨水冲刷时,按照不同的汇水分区汇流进入生态排水管沟中。密集布置的生态排水沟一方面加快了吸水和渗水的速度;另一方面,在渗水过程当中便完成了初步过滤净化。
下沉式生态草坪边缘的阶梯式排水孔
市民广场中心的是下沉式生态草坪,集水面积超过平方米,用于在降水时对雨水进行调蓄和下渗,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并设有溢流口,确保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不对绿地和广场其他地方产生积水。记者留意到,市民广场上的植被种植也花了不少心思,根据地表条件,综合配置木棉、黄花风铃木、水生美人蕉、黄花鸢尾、榕树、棕榈等植物。岸边采用芦苇、鹭草等水生植物进行拦截。坐在草坡上的市民既能欣赏到美丽的岸边风景,这些植被本身也是了蓄水、净水的最大“功臣”。
名词解释
海绵城市示意图来源网络
海绵城市(也称为“LID技术应用”),就是运用集水草坪和滨水两岸生态净化过滤带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能弹性“释放”已经蓄好的水资源,加以利用的设计和建设原理。
前段时间,南沙暴雨,到处水淹,街坊们就差开船出去啦!市民广场居然一点积水都没,这么牛的技术!如果能在南沙各街道也能适用,那街坊们就再也不怕下雨水淹啦!如果你认同,麻烦点个
来源:e南沙
记者罗瑞娴摄影李夏同
小编那么拼,记得点个再走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dz/1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