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长的龙啊!好亮的烟花啊!”这是一个稚嫩孩子在夜晚看到舞龙灯表演的时候发出的感叹,这句话让我一下子回到了15年前,那时的我和他一般大,坐在爸爸的肩上搂住爸爸的脖子看舞龙灯,街上的人多的不能用人流来形容了,因为所有的人都是无规则地站着,大家都垫着脚,有的就借助地理位置优势站在高处看,有的小孩子就骑在父母的身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龙灯,生怕它会跑了。大家的目光都在往龙灯的方向聚集……这一切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我回味无穷。相信大家都很疑惑,这是哪里的舞龙灯啊?就这么吸引人?那你可能是真的没有见过大世面啦,这就是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出来的舞龙灯大会啦!接下来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曲周龙灯的前世今生吧!
一.曲周龙灯的前世
冀南平原的曲周龙灯,源远流长,有千年历史。“曲周龙灯”是曲周县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分布区域为曲周镇。年经北京民族文化宫专家鉴定,确认为汉民族龙灯代表,在京展出并收藏。年再次由曲周县文化馆制作新龙一条,送京收藏。在国务院年6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河北邯郸市极富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曲周龙灯”终于成功入选,继而为国家级“非遗”名录,填补了一项我国无圆身龙灯的空白。
曲周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部,曲周龙灯起源于宋代,据传,宋朝时期的曲周县十年九涝,庄稼无所收成,农民贫困交加,民间有敬奉龙王保平安的传说。为了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就制作了一条龙,龙内燃灯,起名“龙灯”。
街头舞龙灯
曲周龙灯的渊源应有龙灯舞有关,据《史记.殷本纪》记载:“自邯郸至沙丘,皆为离宫别馆,为游乐之所”。曲周位于邯郸和沙丘,今广宗县,之间,当为游乐之地。西汉时,每逢征戓前,都要舞龙,以祭拜天地,以助军威。郦商把这种祭祀仪式带到了曲周。相传宋朝时期,曲周县十年九涝,庄稼无所收成,农民贫困交加。人们信守民间“敬奉龙王,可保平安”的传说,为了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制作了一条龙,龙内燃灯,起名“龙灯”。每年的元宵节,人们都挥舞龙灯,敬仰龙王,并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二.曲周龙灯的今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曲周龙灯的发扬光大还是要仰仗李国光和王峤两位曲周文化名人,两位老前辈用自己的一生来呵护曲周龙灯文化,让这一中华文化瑰宝没有受到破坏和毁灭。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二位老前辈为曲周龙灯都做出来自己的哪些贡献。
王峤
王峤,年6月出生,曲周县曲周镇东街村人。是一位优秀的文化工作者,年蒙冤错划为右派,随返回原籍曲周县。年经过落实政策,被安排到曲周县文化馆工作,主要负责民间文艺挖掘、传承工作。在县文化馆工作期间,为曲周县民间文艺的挖掘和传承,潜心调查研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文革后,为恢复和繁荣被“十年动乱”破坏、中断的民间社火和乡土文艺,他连年主动请缨,牵头负责筹划、组织春节花灯晚会和民间文艺表演活动,使具有悠久历史的曲周传统文艺,诸如龙灯、花灯、点炮杆、拉旱船、踩高跷、水族表演、二鬼搬跌等丰富多彩、富有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项目,受到了国家、省、市文化主管部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bq/1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