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

从日元崩盘,看日本银行对日本泡沫经济和失


日元崩了,日本财经媒体日经新闻警告日本经济即将倒退30年,不过这个意思不知道该如何理解,因为日本经济已经停滞了30年,倒退30年还是没有变呀。

日本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机器人,高科技,很低的犯罪率,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口,世界 的大企业,很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国家。

但如果你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日本的黑暗一面:日本有数百万人放弃社会,独自生活,人口超级老龄化,经济上持续30年没有实质性增长,如今又要倒退30年,或许成为本世纪 个从发达国家跌回发展中国家的国家。

这一切现象的原因都指向了年代发生的日本泡沫经济和之后持续的经济萧条,日本失落的30年。

本篇文章我们就来解读一下日本的泡沫经济,但是跟其他的文章不同,我会着重从日本中央银行和金融系统方面来梳理日本泡沫经济。

原来日本泡沫经济除了当年的广场协议,更是源于一场日本中央银行的阴谋。

很多人讲解日本泡沫经济,都从二战时候开始讲解,我们挑干的讲,先简单说一下日本二战之后到年代的经济腾飞,然后着重讲解经济泡沫。

二战之后,世界来到了冷战时期,日本作为美国抵御苏联的桥头堡,受到了美国很大的经济援助,又加上 的爆发,以及日本战后的重建需求,让日本工业复苏,加上没有养军队的束缚,所有这些都开启了经济奇迹的大门。

从战后重建开始到年,仅仅30多年,日本就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战败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保持了32年。

尤其在年到年的十年之间,一度有赶超美国的趋势。日本的经济奇迹归功于几个原因。

是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对日本的经济扶持;

第二是当时美国韩战、越战的军需生产都放在日本,给日本带来了财富;

第三是日本走的工业化和大力发展制造业的路子,配合高质量工人和低廉的制造成本,简直就像开挂了一样,路子走的很对;

第四也是我们故事的主线,开始时日本完美继承和发展了战时的体系,配合国家资本主义,使得经济整体快速得到发展。

日本东京的千代田区是日本政治中心,日本的财务部大藏省就在这里。

大藏省这个名字从奈良时代就一直存在,用了多年,直到年都还在使用。

大藏省是日本 的财政权力中心,而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thebankofJapan隶属于大藏省,需要向大藏省汇报。

每个大藏省的官员社会地位都特别高,受到人们的尊敬,因为官员在离职之后都会就任其他政府部门或者企业的 领导。

但是日本大藏省对日本银行没有 的管辖权,这就是印多少钱和把印出来的钱给谁,而这个领域一直都是由日本银行说了算的。

日本银行,就是日本的中央银行,大家可能问为什么上级大藏省没法管辖下级的日本银行,这个很有意思,体现出了日本人在逻辑上的狡猾。

日本银行说我们通过改变利率来执行货币政策,同时,默认让大藏省去控制日本银行怎么去改变利率。

但当时对日本社会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影响力和统治力并不是通过改变利率实行的,而是货币供给量起决定性因素,这一点是大藏省没法控制的。

这就涉及到了今天的 个概念,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就是中央银行命令商业银行增加放贷量,这个季度要完成多少贷款指标,必须带给哪个行业,甚至具体到哪个企业,这样就能够精确控制货币供给,甚至是哪个企业能够获得中央银行凭空创造的货币。

所有发放的贷款都被按照行业和企业分类,同时日本银行可以决定哪些重大工程需要给予贷款援助,哪些不鼓励,这些都是通过制定哪个银行给哪个项目或者企业是否发放贷款完成的。

日本商业银行

那有人问了,商业银行可以不听吗,当然可以,但是后果很严重,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商业银行要是敢不听的话,轻则拿不到央行提供的廉价货币,重则在金融行业消失,所以哪有敢不听的。

现代经济之中的商业银行给谁贷款,贷多少,都是自行决定的。

但是当时的日本几乎大大小小的贷款都是由日本银行决定,日本银行成为了日本银行业的黑老大。

以上的日本金融和银行运作方法就是非常典型的战时经济系统。

战争时期,社会资源由政府统一调配,决定统一生产哪些商品应对战争,但是战时经济系统可能适应战后重建工作吗?

适应但也不适应,战时经济系统对资本家和股东不是好系统,但是对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们,战时经济系统创造了很多财富,而且是分配很平均的那种财富,人人都很有钱,当时日本人均GDP也是世界第二。

在年,因为战时经济体制,日本经济增长17%,这一切看起来都相当美好,直到一股强大的外力再一次干预日本,这股势力就是世界 经济体美国。

日本财团

当时的日本国内竞争是通过日本银行从上到下的信贷控制实现的,各个企业之间,也包括了商业银行之间不再为了利润而竞争,转而争夺市场份额。

日本现代的财团体系就此诞生,不同企业之间通过 联姻或者互相持股的形式形成一个体系,共同竞争市场份额。

但是各个财团之间的竞争,都受到日本银行信贷限制,在国内守规矩,但是在国外就没有那么多规矩可守了。

日本生产的廉价优质商品出口到美国,干翻了一众美国效率低下的企业,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当时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丰田汽车。

日本卖给美国很多产品,但是并没有从美国买回同样价值的产品,这就造成了财富从美国流向日本,而美国这边连续九年对日本贸易逆差。

这也就催生了后来的广场协议,美日德法英五个国家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来解决美国贸易赤字的问题。

会议结论是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用来加强美国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

年签署的广场协议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导致日本泡沫经济,以至于后来失落30年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的金融体制,尤其是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竞争导致的。

回到日本中央银行,当时日本经济腾飞,被看成自由市场经济的成功日。

日本银行同时标榜自己是自由经济的坚定支持者,所以战时经济体制的窗口之道就是 不能说的秘密。

日本专家

每一次日本银行的上级大藏省询问货币政策和定向信贷政策的时候,日本银行的一帮经济学家就会把最难懂的经济学词汇拿出来绕晕大藏省的官僚。

他们心里也清楚,自己是控制不了日本银行的,所以在年,日本大藏省发行了 支国债。

从此,如果政府官员要用钱,只要让日本大藏省发行国债向社会筹资就行了,再也不用求日本银行。

从这时候开始,日本银行的地位被削弱,大藏省和日本银行的仇开始越结越深。

在年代,整个工业化国家阵营都在放松金融管制,大多数国家开始允许跨国投资。

大家记住一个人,前日本银行行长佐佐木直。

为了加强日本银行地位,同时也是为了让日本改善国际发展的脚步,他发起了一项五年计划的提案,希望日本能从战时经济过渡到自由市场经济,但是没有引起政界和金融界的注意。

年的日本GDP增幅已经从 峰的年17%下降到了5.16%。

当年签署的广场协议,使日元升值已经开始对日本经济造成影响,日本想要更快的发展,从而有一天超越美国成为世界 ,这样的增长率是肯定不行的。

到了年,与佐佐木直相隔一任的前日本银行行长前川春雄发起了十年改革计划,提交了 的前川报告,希望让日本经济继续高速发展,让日本人的生活水平超过西方国家。

当时前川春雄的报告里边原话说:已经到了日本做出历史性改变的时候,我们要改变日本传统的政治和金融体系,没有这种改革,日本就不可能再发展。

报告里面提议废除日本的旧官僚体系和战时经济体系,引入美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这是对日本社会旧有体制的一次完整改革。

提到完整的社会改革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制度,战后日本旧有的财团体系、人事关系、利益链条都是由日本大藏省一众官僚一手掌握的。

日本银行这个下级机构想要改革上级,那结果可想而知了,包括前川春雄在内的一众官员都遭到了免职,大藏省在和日本银行的对决之中再赢一局,但同时,也为日本社会种下了更大的祸根。

因为系统性改革往往只有在危机之后才会发生,日本银行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货币政策应该被用来制造一场危机,来推进自己对日本经济体系的改革计划。

这场危机必须足够深入,足够瓦解大藏省、官僚和财团之间的联系。

每一个集团之间都有自己的利益链条,没有人愿意改变,世界上发生的每一次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的系统性改革都是由危机引发的,这场危机必须能够说服人们,改革是必要的。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制造危机 的方法就是制造经济泡沫,因为在吹经济泡泡的时候没有人会阻止你。

日本银行开始大幅度提高窗口指导的信贷发放量,在年代末期,每年的窗口指导信贷额度必须增长25%。

当时20到30岁正常上班拿工资的日本人,因为信贷量暴涨,突然有钱可以买第二套甚至是第三套房子了。

信贷暴涨不但让房地产市场膨胀,也开始影响股市,年到年日本股市上涨%,房地产上涨%。

年东京皇居附近的土地价值可以买下整个加州,日本土地面积只有美国的1/26,但是日本地价可以买下4个美国。

信贷扩张紧跟着就引起了企业扩张,企业扩张的 步就是招揽人才,劳动力市场也跟着繁荣起来,因为所有企业都缺人。

据说当时日本企业为了吸引毕业生入职,在他们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去学校里开宣讲会,许诺一旦加入公司就马上奖励豪华度假胜地旅游,只有这样才能招到人。

而跟日本银行的计划一样,对于经济泡沫,各个社会阶层的观点出奇的一致。

政客开心,因为经济好自己连任有望,财政部开心,企业民众都很开心。

泡沫时期,每个人都想被打了兴奋剂一样,当然开心了每天都像过节,晚上出去吃喝玩乐,没人座火车或者巴士,因为丢不起人,大家都抢着座出租车。

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暴涨,让人变得贪婪,人人都想炒房炒股,甚至传统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设立了自己公司的投资部门,专门用从银行借来的廉价贷款炒房炒股。

比如传统造车企业日产汽车,通过金融地产投机赚来的钱甚至比经营制造业还要多,年代的日本经济奇迹跟年代的完全不一样,这一次跟效率提升和创新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因为信贷暴增和窗口指导造成的经济繁荣假象,经济泡沫越吹越大。

但是信贷借给那些资质好的,有潜力的,能够获得信贷赚到更多钱的公司,总是有限制的,因为公司就这么多,等这些公司的信贷量达标之后,商业银行还必须按照日本银行的窗口指导放出更多的贷款。

那放贷款给谁呢,商业银行开始寻找资质不好的企业或者个人发放贷款,甚至发贷款给根本不需要贷款的人。

日本银行命令商业银行多贷款给企业,企业在拿到钱之后就有相当大一部分会流到国外到其他国家投资,日本的国际资本流动也从年净流入20亿美元一下子变成年的净流出亿美元。

日本人在世界各地采购艺术品,房地产并购企业,洛克菲勒中心和哥伦比亚影业就是这个时期被日本人买走的。

年美国发行的国债有75%被日本买走,同一时期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例开始急剧上升,这个是衡量国家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几乎在任何国家,任何一次银行危机之前不良贷款比例都会急剧上升,比如美国和英国的房产泡沫,美国年的大萧条都是这样。

日本的房地产总价值从年的14万亿日元飙升到年的万亿日元,足足涨了倍,房产市场离谱的涨价速度被用来解释后来度大转弯的货币政策。

三重野康

年新任日本银行行长三重野康上任,看着一边经济泡沫,再看看另一边暴涨的房地产价格和人们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他说房产涨的太快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控制房地产信贷。

在新闻媒体眼中他是结束日本荒唐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英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在担任日本银行行长之前的五年之中,也就是泡沫经济时代的年到年担任日本银行副行长。

正是他制订并贯彻执行了泡沫经济年代的货币政策,或者直白来说三重野康一手制造了日本的经理泡沫,而现在来戳破它了。

在新政策实施之后,土地和房屋价格马上停止上涨,年日本股市下跌32%,然后在年窗口指导被废除。

奇怪的是正是一直使用窗口指导的日本银行,自己废除了自己的政策,商业银行员工失去窗口指导之后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贷款,应该贷款给谁,贷多少。

而更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泡沫经济年代放出的万亿日元的贷款可能没办法收回,从而出现了恐慌情绪,停止了几乎所有放贷,包括向投资者,优良企业和所有的个人贷款。

当年就有9家日本的上市公司倒闭,万人失业,而且再也找不到工作,成为了失落的一代, 成为20-45岁人口死亡的 原因,整个社会活在忧郁和压抑的气氛之中。

年到年,日本21万家企业倒闭,同一时期,日本股市跌幅超过80%,而大城市的地价下跌84%。

眼看着日本经济陷入萧条,日本银行行长三重野康发表 演讲:“还要多谢这次危机,人们都开始认识到全面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了。”

这个老狐狸也终于露出了尾巴,日本经济随后几年引入了西方的自由经济体系,老的官僚体系和战时经济体系灭亡。

大藏省在年解散退出了历史舞台,日本银行获得了司法上的完全独立,日本经济也迎来了失落的30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bq/121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