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ask.bdfyy999.com/美帝卡华为的脖子,意外地给中国人民上了一堂半导体(芯片)工艺课。上市场买个菜,大妈都能跟你聊上几句7nm、光刻机。然后忧心忡忡地问:
“美国人卡我们的脖子,中国又没有先进的芯片生产厂,搞不出高端芯片,怎么办?”
问题是个好问题,不过大妈说错了,中国是有高端芯片生产能力的,而且是全世界最顶尖的那一种。只不过不在大陆,在台湾。
对的,我说的是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台积电。
如日中天的台积电,在芯片制造这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隔壁的三星也只能瞠乎其后。但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半导体业界的扛把子,是日本的“百年老店”东芝。
东芝曾经是“日本制造”的代名词。在年代,东芝的广告洗脑神曲“拖洗吧、拖洗吧、拖洗吧……”曾在中国央视上反复播放,家喻户晓,一时间风头无两。
30年过去了,如今的东芝变卖产业、苟延残喘,成为日本制造业失色的一大例证。
为什么东芝会一败涂地呢?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东芝之衰始于半导体的衰落。
上世纪70年代,东芝开始做出战略转型,从家电巨头摇身一变,成为了IT行业的先锋。
年,东芝成功开发出百万位的CMOS随机存取存储器,就是这款日后大卖的芯片,将东芝推上了全球半导体领军者的位置。那一年张忠谋54岁,刚刚回到台湾,担任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距离他创办台积电,还有两年的时间。
第二年,也就是年,世界半导体业界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正是这件事情,促使张忠谋创办了台积电。同样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台积电的老对手三星电子也开始崛起。
这个事儿虽然发生于年,但实际上85年就已经开始酝酿了。
在年的半导体销售量排行榜上,日本企业首次坐上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将美国人从老大的位置上赶了下来。此后他们不断蝉联这个榜单。在巅峰时期的年和年,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令欧美望尘莫及。在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日本独占6席,NEC、东芝和日立囊括前三。年日本芯片全球市占率高达51%,远高于美国的36%,同期欧洲占11%,韩国仅占1%。
这是一组非常恐怖的数据,美国人很快就坐不住了。因为半导体产业是高精尖的代名词。一个国家的半导体产业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它的高科技水平。对美国来说,这个领域让其他国家执了牛耳,是不可接受的。
别看美帝平时对待日本、欧洲好像大哥罩着小弟一样、爱护有加,真要威胁到了他们的战略利益,收拾起来可是一点都不会手软的。比如那时的日本,在高科技领域的强势怀璧其罪,难逃厄运。
年6月,美国的SIA(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闭门苦思,得出了一个神奇的结论: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削弱将对整个国家安全造成重大风险。
这个“神逻辑”一出,美国政府马上醍醐灌顶、心领神会,准备对日本半导体产业下手了。
年,在美国的逼迫下,日本人签署了《美日半导体协议》。
它规定日本的DRAM芯片必须主动涨价30%,同时由日本政府自己想办法把美国芯片在日本的份额提升到20%。
这样一个霸王条款,日本人为什么会答应呢?没办法,跟着人家讨生活是要有代价的。日本政府与美国政府来回磋商了几轮,最终也只能无奈地选择了接受。
10年之后,也就是年双方协商续签协议时,美国政府变本加厉,提出要以资本国籍划分半导体市场份额,简直是逆自由贸易的潮流而动,霸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WTO干啥去了???)。
大家都对签署于年的《广场协议》津津乐道,但实际上,这个半导体协议对日本的伤害要比《广场协议》大得多。
当时的DRAM龙头厂商正是东芝,《美日半导体协议》令它元气大伤。台积电和三星这样的小角色开始踩着它的伤口强势崛起。
不过,美国人将东芝彻底干趴,还要等待日后的一场东风。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台积电这个曾经的受益者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它会面临当年东芝一样的命运吗?
我认为,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芯片和软件,代表着美国在科技行业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美国在芯片设计领域依然是一枝独秀。英特尔、英伟达、AMD三足鼎立,其他企业难以望其项背。
但是在芯片制造领域,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年7月27日,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鲍勃·斯旺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的7nm工艺存在缺陷,所以要将7nm芯片的发布推迟到年。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将自己的6nm芯片生产订单,交给了台积电。
除英特尔外,IBM和AMD也将自己的高端芯片代工交给了台积电和三星。美国目前仅仅只有10%左右的芯片来自本国生产,其余的芯片产能都外包给了亚洲的芯片代工企业。
芯片制造疲软,会严重威胁到美国的高科技霸主地位。看看华为海思,单论设计水平,毫无疑问已经跻身世界一流了。但是美国一纸禁令,没人代工生产,华为手机顿时成了无米之炊。美国作为始作俑者,怎能不明白芯片制造的重要性?
特朗普当初高喊让制造业回流美国,重中之重,就是半导体制造业的回归。
大统领广发英雄帖,邀请台积电、三星去美国建厂。美国商务部闻风而动,对它们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就差霸王硬上弓了。
年5月14日,台积电宣布在美国投资亿美元建设5nm芯片工厂。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信号,说明台积电在巨大的压力下已经认怂了。要知道,此前台积电曾经明确宣布3nm、5nm工艺都会留在台湾省内。
交完保护费,美国就会放过台积电了吗?
按照美国的行事风格来看,是不太可能的。唯一的悬念可能只是,它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对台积电下手。
有人会问,美国做事霸道惯了,对台积电下手,还需要理由吗?
当然需要,美国这个国家有很强的欺骗性,做事讲究“程序正义”,否则在全世界也不会有那么多拥趸了。比如当年收拾日本的东芝,美国的理由就是“堂堂正正”的。
冷战时期,苏联海上力量处于劣势,于是他们大力发展潜艇部队,跟美国搞非对称平衡。
不过,一开始这个办法的效果并不好。因为苏联潜艇水下噪音巨大,美国海军可以运用声呐,轻易地探测出苏联核潜艇的位置,逼得苏联潜艇只能经常下潜或者上浮,非常狼狈。
美国国防部嘲笑说:只要苏联人的潜艇一开出自己的港口,我们远在百慕大的水声检测站就能发现它。
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了一点,但潜艇噪音过大确实一直是苏联人的心病。
可是年以后,美国海军突然发现很难探测到苏联核潜艇的踪迹了,就好像它们在一夜之间凭空消失了一样。
但它们不可能真的消失了,所以只有一种可能性:苏联潜艇的静音性能突然有了质的提升!
美国军方倍感蹊跷,不过也没什么头绪,不明白苏联的潜艇建造技术为何一下子突飞猛进了。
直到3年以后,一个日本人站出来,为他们揭开了谜底。
这个人叫熊谷独,是一位东芝机械的工作人员。他向美国举报自己的“老东家”过去一直在偷偷向苏联出口先进的数控机床。正是这些数控机床帮助苏联人提高了潜艇加工技术。
美国原本就对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非常忌惮,“机床门”东窗事发后,他们正好以此为借口打压日本,对日本和东芝做出了一系列的制裁。
在《美日半导体协议》和制裁的双重作用下,日本半导体行业遭受重创,与高科技强国渐行渐远。美国则自此一骑绝尘,牢牢地占据了头号科技强国的位置,在往后的数十年里,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一个对手。
今天,美国要对台积电动手,会用什么理由呢?
其实他们早已提前准备好了,《华盛顿邮报》近日开始炒作,台积电代工了某高超音速导弹芯片。有这一个理由,就足够它被制裁好几回了。更何况美帝还有一块“万能胶”,哪儿都能贴。
这块“万能胶”就是所谓的“国家安全”,之前特朗普对TikTok(抖音海外版)用的正是这一招。
届时美国政府完全可以如法炮制,借口芯片制造涉及国家安全,强制台积电出售美国工厂,肢解这家半导体巨头。有了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工艺,美国在半导体产业的地位将稳如磐石,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没有任何一个对手能够向他们发起挑战。
这样一本万利的事情,美国人没有理由不干。
历史上,但凡威胁到美国地位的科技公司,没有一个能够躲过他们莫须有式的有罪推定乃至公开抢劫,哪怕这些公司是来自美国的盟友。
阿尔斯通公司前高管皮耶鲁奇在《美国陷阱》一书中说,“美国能够利用强大的情报武器获得外国公司签订的大额合同信息,发起一场地下经济战;也可以利用其法律明火执仗,削弱甚至毁灭竞争对手。”
皮耶鲁奇提到的法律,主要是指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是很有玄机的。
在适用该法的近40年里,美国司法部从未在本国的石油巨头或国防业巨头的海外交易中挑出什么毛病。而在年至年,外国企业收到的“罚单”金额占处罚总额的67%,其中年到年,最终支付罚金超过一亿美金的26家公司中,欧洲企业就占了14家。
法兰西的“工业明珠”,一度打得通用电气找不着北的阿尔斯通,就是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刀下亡魂。
年,皮耶鲁齐在美国机场被联邦调查局逮捕,并被起诉入狱。美国司法部指控皮耶鲁齐涉嫌商业贿赂,并对阿尔斯通处以7.72亿美元罚款。
作为最终结果,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被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收购。
皮耶鲁奇的一篇专访,用了一个很好的标题:“昨天是阿尔斯通,今天是华为,明天又会是谁?”
站在芯片制造“C位”上的台积电,很可能就是那个答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aliyuereneilu.com/rgbq/12099.html